成语拼音:liǎn róng xī qì
成语解释: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息:停止。正容屏气,形容神情严肃庄重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3回:“面上尚微有笑容,及至到公堂,他才敛容息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态度严肃
繁体字形:斂容息氣
英文翻译:Gather Qi
敛:1.收起;收住:敛容。敛足。2.约束:敛迹。3.收集;征收:敛钱。横征暴敛。把工具敛起来。
容:1.容纳;包含:容量。无地自容。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2.宽容;原谅:容忍。大度容人。情理难容。3.允许;让:容许。不容分说。容我再想想。4.或许;也许:容或。辗转传抄,容有异同。5.姓。6.脸上的神情和气色:笑容。愁容。怒容。容光。病容。7.相貌:容貌。容颜。仪容。整容。8.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军容。市容。阵容。
息:1.呼吸时进出的气:喘息。鼻息。一息尚存,此志不懈。2.消息:信息。3.停止:息怒。息兵。自强不息。偃旗息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4.休息:歇息。作息时间表。5.滋生;繁殖:蕃息。生息。6.利钱;利息:年息。月息。还本付息。7.指子女:子息。8.姓。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敛容息气”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特别贴近生活。比如面试官推门而入的瞬间,原本闲聊的会议室突然鸦雀无声,所有人挺直腰板——这不就是“敛容息气”的生动写照吗?
自问:这个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它描绘的是一种“由松变紧”的状态切换。就像音乐会开场前,观众席的咳嗽声突然消失,大家不约而同进入专注模式,这种集体性的态度转变正是成语的精髓。
记得有次旁听学术答辩,导师刚展开论文的漏洞分析,后排玩手机的同学立即锁屏抬头。这种环境压力下形成的默契,比一百条纪律规定都管用。个人觉得,这种条件反射般的严肃反应,恰恰体现了人对特定场合的敬畏之心。
自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拘谨态度吗?在创意工作会议上当然不必时刻绷着神经,但签约仪式、法庭审判等场合,适度的“敛容息气”能营造仪式感。就像参加婚礼没人会穿拖鞋,特定场景需要相应的行为匹配。
有个有趣的发现:新人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时,往往不自觉地提高嗓门、放慢语速,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敛容息气”?在我看来,这种行为转换就像无形的社交开关,帮助我们在不同身份间自如切换。
地铁里遇到突发状况时,乘客们会突然停止刷手机面面相觑;直播间网红发现说错话的刹那,夸张表情瞬间收敛。这些现代生活片段证明,古老成语依然活跃在我们身边,只是换了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