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ǎn róng bǐng qì
成语解释: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斂容屏氣
英文翻译:hold one 's breath
敛:1.收起;收住:敛容。敛足。2.约束:敛迹。3.收集;征收:敛钱。横征暴敛。把工具敛起来。
容:1.容纳;包含:容量。无地自容。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2.宽容;原谅:容忍。大度容人。情理难容。3.允许;让:容许。不容分说。容我再想想。4.或许;也许:容或。辗转传抄,容有异同。5.姓。6.脸上的神情和气色:笑容。愁容。怒容。容光。病容。7.相貌:容貌。容颜。仪容。整容。8.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军容。市容。阵容。
屏:[bīng]〔屏营〕惶恐;惶惑不知所措。《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夙夜屏营,未知所立。”[píng]1.遮挡:屏风。2.字画的条幅:四扇屏。[bǐng]1.放弃;排除:屏弃。2.抑制(呼吸):屏息静听。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说到“敛容屏气”,你可能会联想到一些需要极度专注的场景。比如一位演员在舞台侧幕等待上场时,双手微微攥紧,眼神凝练,呼吸轻得几乎听不见——这就是典型的“敛容屏气”。这个成语描述的不仅是身体状态,更是一种全神贯注的心理准备。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需要敛容屏气?”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当你作为新人第一次给客户演示方案时,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你身上。这时你下意识挺直腰背,放慢语速,这种自我约束的状态,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为自己争取整理思路的缓冲时间。
我注意到,现代人特别容易陷入“多线程焦虑”。上周在地铁上看到个姑娘,左手刷短视频,右手回微信,耳朵里还塞着英语听力——这种“分散式努力”反而让人难以真正投入。相比之下,古人说的“每临大事有静气”,正是“敛容屏气”在当代的价值延伸。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在教育领域。有位小学班主任告诉我,她教孩子们课前准备时会说:“把玩具小汽车停进车库(收进书包),像小猫盯着鱼缸那样看着老师。”这种具象化的表达,让“敛容屏气”变得可操作,孩子们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
需要澄清的是,敛容屏气不等于压抑个性。就像摄影师按下快门前会屏息凝神,这种短暂的自我约束,恰恰是为了更好展现画面中的生动细节。当我们在重要时刻保持适度的严肃,反而能为后续的发挥创造更大空间。
最近尝试在工作会议前做三秒深呼吸,发现不仅能缓解紧张,还能快速抓住发言重点。或许这就是成语智慧的现代转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适时收敛注意力,反而能提高决策质量。下次遇到需要全神贯注的场合,不妨试试这种“心理调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