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成语解释: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繁体字形: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英文翻译:Day by day, river by river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的永恒不变或自然规律的不可动摇。比如有人会说:“老一辈人总说‘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但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信这些老话了。”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会用自然现象来形容“永恒”?其实答案藏在农耕文明的血脉里——太阳东升西落、河水奔流不息,这些规律曾是古人安排劳作、预测季节的唯一参照,自然成了“不变”的象征。
最近遇到个有意思的例子。有位朋友创业失败三次,自嘲说:“市场变化比台风还快,哪有什么‘江河行地’的规律?”可细想就会发现,虽然商业模式迭代加速,但商业本质始终是满足需求。就像短视频平台看似花样翻新,底层逻辑依然是“抓住注意力”。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恰似江河表面浪花飞溅,水下暗流却始终朝着大海方向。
有人可能质疑:在科技颠覆一切的时代,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去年参观天文馆时,解说员的话给了我启发:“人类能算出千年后的日食,却算不准下周的股市。”科技再发达,地球公转周期依然精确到毫秒,季风依然按时造访印度洋。这些亘古不变的节奏,反而成了现代人焦虑时的安慰剂——至少抬头望月时,还能看到和李白苏轼眼中相同的银盘。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不是强调“不变”,而是揭示变化中的恒常。就像老家门前的小河,三十年前我在河边捉泥鳅,如今带孩子回去,河道整治得笔直,但春汛时依然会漫过石阶。所谓的“不变”,或许正是万物在动态平衡中保持的某种稳定态。这种认知,能让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多份笃定——毕竟连喜马拉雅山都在长高,我们又何必苛求万事如初?
当代生活中,这个成语更适合用来形容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物。比如邻里间二十年不变的早点摊,磨豆浆的石磨换成了电机,但老板娘递上热乎包子时的笑容,还和记忆里一样温暖。这种藏在细节里的恒常,或许比日月江河更能触动人心。毕竟真正的“不变”,从来不是物理形态的静止,而是某种核心特质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