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n
  • bài
  • ch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àn bá bài yè chā

成语解释: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夜叉:能啖鬼或捷疾鬼。指坏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狼狈为奸

繁体字形:旱魃拜亱叉

英文翻译:To worship the night fork

旱魃拜夜叉的意思

旱:1.跟水无关的:旱烟。旱伞。旱冰。2.非水田的;陆地上的:旱地。旱稻。旱獭。旱船。3.指陆地交通:旱路。起旱。

魃:旱魃,传说中指造成旱灾的鬼怪。

拜:[bài]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拜。叩拜。跪拜。引恭敬地:拜托。拜访。拜望。拜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2.行礼祝贺:拜年。拜寿。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拜师。[bái][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叉:[chā]1.叉子,一端有两个以上长齿,用以刺取物体的器具:鱼叉。钢叉。2.用叉子刺取:叉鱼。3.像叉的形状。也指叉形符号:交叉。打叉号。[chà]劈叉,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落地,是戏曲、杂技、体操、武术等的一种动作。[chǎ]分开:叉着腿。[chá]堵住;卡住:路口叉住了。

成语评论

旱魃拜夜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短语描述的是两种传说中的灾害角色相遇,旱魃象征干旱,夜叉代表水灾,两者相遇反而形成诡异的平衡状态。比如某地连续三年大旱后突遭暴雨,村民苦笑着说:“这真是旱魃拜夜叉——灾星开大会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里暗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物极必反”的智慧。就像去年某电商平台搞促销,疯狂发优惠券导致系统崩溃,第二天却推出免费维修服务,用户调侃说:“你们这是程序员拜产品经理,一个挖坑一个填”。这种对立力量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个成语呢?不妨看看职场案例。市场部小王拼命拉客户,结果售后服务跟不上,部门主管开会时提醒:“别搞成旱魃拜夜叉的戏码,签单量和服务质量要像打太极那样配合”。这提醒我们,任何极端化的发展都需要配套措施的跟进。

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太消极,我倒觉得它更像预警信号。就像健身房里常见的新年决心者,前两周拼命举铁,第三周就因肌肉拉伤卧床,朋友笑他“你这是哑铃拜病床”。适度追求和及时调整,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遇到看似矛盾的情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的启示。就像城市里新建的湿地公园,既保留了防汛功能,又创造了生态景观,正是现代版的“旱魃拜夜叉”。事物间的对立关系往往隐藏着新的可能性,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转化的契机。

下次看到两个看似冲突的事物共存时,记得它们可能正在演绎着独特的平衡之道。就像手机里的省电模式和性能模式,看似对立实则互补,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切换点,生活就会像调好的鸡尾酒,层次分明又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