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i yun bu qi
成语解释:命运不好。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运气不好
繁体字形:時運不齊
英文翻译:down on the luck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运:1.循序移动:运行。运动。运转(zhuàn)。2.搬送:运输。运载。运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3.使用: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4.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命运。幸运。国运。5.南北距离:广运百里。6.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斋”。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时运不齐”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生际遇的起伏不定,但具体怎么用它才贴切呢?举个例子:老张创业三次,前两次都因市场变化失败了,朋友安慰他说:“别灰心,时运不齐是常事,说不定下次就赶上风口了。”这里既点明了客观环境的影响,又传递了保持希望的态度。
有人问:难道努力没用吗?其实成语强调的是“时机”的重要性。比如小王每天加班却总错过晋升机会,同事感叹:“他能力没问题,就是时运不齐。”这说明个人努力和外部机遇需要相互配合,就像种庄稼既靠勤施肥,也要等春雨。
换个角度看历史故事: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成功,后人评说“非战之罪,实乃时运不齐”。这里巧妙区分了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的关系——不是策略不好,而是三国鼎立的格局已成定势。这种用法既尊重事实,又留有宽容的解读空间。
现代职场中也常见类似情况。实习生小李的方案明明更好,却因领导换届被搁置,前辈这样开导:“年轻时谁没经历过时运不齐?重要的是积累实力等待转机。”这个例子把人生波折比作季节轮转,冬天积蓄力量才能迎接春天。
我个人观察发现,把“时运不齐”看作动态平衡更有助于成长。就像打牌不可能把把摸到好牌,但高手懂得调整策略。去年我们团队项目因政策变化暂停,大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利用空档期打磨产品,今年政策回暖后反而跑得更快。
遇到不顺时不妨想想潮汐规律:退潮时正好能看清海底礁石,涨潮时才能乘风破浪。所谓时运,终究是条螺旋上升的曲线。重要的是保持观察和适应能力,就像农民会根据节气调整农活,既承认天气影响,又不放弃耕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