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gōng
  • zhè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gōng zhèng yì

成语解释:见“明公正气”。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7回:“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明公正義

英文翻译:Justice

明公正义的意思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成语评论

明公正义”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某公司高管在项目分配时坚持公平原则,即使面对亲友的请求也毫不偏私,同事们纷纷感慨:“这才是真正的明公正义。”你看,这里的“明公”强调公开透明,“正义”则指向道德准则,合在一起既表达了公正的态度,也展现了坚守原则的行动。

有人可能会问:“明公正义和普通说‘公平’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明”和“公”两个字。比如小区物业公示所有收支明细,业主们能随时查阅,这种主动暴露信息接受监督的行为,就比单纯说“我们收费很公平”更有说服力。成语特有的画面感,让它比简单词汇更具力量。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学校老师处理学生矛盾时,如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明处理依据,同时引用校规条款,家长收到通知后反而更易接受。这种“把规则晒在阳光下”的做法,恰好印证了成语的内涵——公开透明是消除质疑的最佳方式。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哪种公正?个人认为,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单纯的结果公平已不够。就像网络热点事件中,网友既要求处理结果合理,更关注调查过程是否公开。这其实是对“明公正义”的现代诠释:既要做得对,更要让人看得见做得对。

实践中如何把握这个度?某社区改造项目给出了参考答案。施工方每周在公告栏更新进度,遇到方案调整就召开居民说明会。有住户提出:“虽然改造拖了两个月,但看着他们反复修改设计图的样子,反而比按时完工更让人安心。”可见当透明成为习惯,公众的宽容度也会提升。

说到底,“明公正义”不仅是道德准则,更是种智慧。就像老农分苹果,让孩子先挑剩下的自己拿,这种带着巧劲的公平,往往比刻板的平均主义更有温度。或许真正的公正,永远需要兼顾理性与人性,在原则与变通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