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zhū
  • shēng
  • b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zhū shēng bàng

成语解释:比喻出色的父亲生出出色的儿子

成语出处:《三辅决录》:“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明珠生蜯

英文翻译:Mussel born of Pearl

明珠生蚌的意思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蚌:[bàng]软体动物。用鳃呼吸,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壳。生活在淡水中。肉可食,壳可制装饰品或供药用。有的蚌,壳内能产珍珠。[bèng]〔蚌埠〕市名。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南岸,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交会处。人口50万(1997年)。是皖北工业中心之一。

成语评论

明珠生蚌,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它实际比喻优秀人才出自平凡环境。比如邻居家父母都是普通教师,孩子却考上了顶尖大学,街坊常说:"真是明珠生蚌,普通家庭飞出金凤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蚌壳产珍珠作比喻?其实珍珠形成需要沙粒刺激,就像很多人才成长需要环境磨练。明朝首辅张居正出身寒门,父亲只是县学教谕,却培养出改革家,这种例子印证了成语的深层含义——环境固然重要,个人突破更重要。

在职场中也常见这种现象。某互联网公司的前台接待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编程,三年后成为技术骨干。这让我想起《论语》说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每个普通岗位都可能蕴藏潜力股。现代企业开始注重给基层员工更多发展机会,正是认识到明珠生蚌的可能性。

观察教育领域会发现有趣现象。数据显示,近年高考状元中父母为教师的比例逐年下降,而普通职员家庭比例上升。这或许说明:当社会资源更均衡,信息获取更便利时,"蚌壳"的定义正在扩展。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手机就能打开知识宝库,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孕育明珠的蚌壳。

有个容易被忽视的角度是:蚌壳本身也在进化。十年前家长群里流行"海淀妈妈"的鸡娃模式,现在更多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天性。就像改良后的珍珠养殖技术,既保证珍珠品质,又减少对蚌体的伤害。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让明珠生蚌的过程更符合自然规律。

从个人经历看,曾在山区支教时遇到极具数学天赋的孩子。他每天放羊时用树枝在地上解方程,后来被重点中学破格录取。这件事让我深刻理解:明珠的光芒不会因蚌壳的位置而暗淡,关键是要创造让沙粒变珍珠的条件。这或许就是成语历经千年仍具生命力的原因——它提醒我们既要珍惜已有明珠,更要培育能生明珠的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