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ǔ
  • h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yǔ qí hán

成语解释:夏大雨,冬大寒。《书 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后以“暑雨祁寒”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成语出处:《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暑雨祁寒

英文翻译:Qihan in summer and rain

暑雨祁寒的意思

暑:热(跟“寒”相对):暑天。中(zhòng)暑。受暑。寒来暑往。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祁:1.指安徽祁门:祁红(祁门出的红茶)。2.指湖南祁阳:祁剧。3.姓。

寒:1.冷(跟“暑”相对):寒冬。寒风。天寒地冻。受了一点寒。2.害怕;畏惧:心寒。胆寒。3.穷困:贫寒。4.姓。

成语评论

有人问:“暑雨祁寒这个成语具体该用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它常用来描述极端的气候环境。比如:“这片土地虽暑雨祁寒,但村民们依然勤恳耕作,守护着祖辈留下的农田。”这里既点明了自然条件的恶劣,又暗示了人与环境抗争的韧劲。

再比如描述人生境遇:“创业路上难免遭遇暑雨祁寒,重要的不是抱怨天气,而是记得带上雨伞和棉袄。”这个比喻把气候特征转化为对逆境的形象化表达,比直说“遇到困难”更有画面感。

或许有人好奇:“现在都用空调暖气,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实际上,语言的生命力在于活用。有作家曾写道:“互联网时代的暑雨祁寒,可能是突如其来的舆情风暴,或是技术更迭的刺骨寒风。”这种创新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韵味,又赋予了时代新意。

我常想,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其平衡感。暑雨与祁寒本是两个极端,放在一起却形成独特的美感,就像生活中冷与暖的交织。有位茶农告诉我:“茶树最怕恒温,正是冬日的寒气和夏日的骤雨,才让茶叶积累出独特香气。”这或许就是自然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

在敦煌壁画修复现场,专家们这样形容工作环境:“洞窟里暑雨祁寒,但看着千年色彩重焕生机,心里始终燃着火苗。”这种表述既真实再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艰辛,又传递出守护文化的炽热情怀,比单纯说“条件艰苦”更有感染力。

下次写日记时,不妨试试这样记录:“今天经历了职场上的暑雨祁寒——上午被客户刁难得浑身发冷,下午却收到合作方送来的暖心下午茶。”这种冷暖交替的叙事,或许更能还原生活的真实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