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ù sāi lóng mén
成语解释: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科举落榜
繁体字形:暴顋龍門
英文翻译:flunk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暴:[bào]1.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病。暴怒。暴饮暴食。2.凶狠;残酷:暴徒。暴行。3.急躁:他的脾气很暴。4.姓。5.露出来;显露:暴露。自暴家丑。6.糟蹋:自暴自弃。暴殄天物。[pù]同“曝”。
腮:也叫腮帮子。两颊的下半部。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暴腮龙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原意是形容鲤鱼跃过龙门时,腮部充血、奋力一搏的样子,后来比喻人经过巨大努力后获得成功。比如有人可能会说:“他备考三年,每天熬夜刷题,终于考上名校,真像暴腮龙门的鲤鱼!”这里的“暴腮龙门”既突出了过程的艰辛,也暗示了结果的圆满。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得用“暴腮龙门”而不是“鲤鱼跃龙门”?其实这两个成语同源,但侧重点不同。“鲤鱼跃龙门”更强调结果,而“暴腮龙门”则着重刻画过程中的挣扎。比如创业者可以说:“公司从濒临倒闭到起死回生,我们团队简直是暴腮龙门。”这里用“暴腮”二字,更能传达出那种咬牙坚持的状态。
现实中,暴腮龙门式的故事往往比表面更复杂。比如运动员带伤参赛最终夺冠,外人看到的是领奖台的辉煌,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训练时膝盖肿得像馒头的样子。这种对比让我想到:成功是否必然需要“暴腮”般的痛苦?或许不全是,但那些被记住的逆袭故事里,确实藏着无数个“腮部充血”的瞬间。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注意成功的代价。就像有人为了升职全年无休,结果体检报告亮红灯。这时候可以说:“他确实暴腮龙门当上了总监,但健康账户已经透支。”这层含义让成语的使用场景更立体——它既可以是励志的标签,也可能成为反思的契机。
我个人觉得,现代社会的“龙门”未必是单一标准。有人把买房结婚当龙门,有人把环游世界当龙门。重要的是找到值得自己“暴腮”的目标。比如自由职业者可能会说:“连续半年凌晨四点写稿,我这暴腮龙门总算换来第一本书的出版。”这种自主选择后的坚持,或许比被动挣扎更有意义。
当我们在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个“龙门”值得跃吗?就像鲤鱼不会为了所有障碍都去拼命,人也需要智慧判断何时该全力冲刺,何时该保留实力。毕竟,人生不是只有一座龙门,而真正的成长,可能藏在无数次小跳跃的积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