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ù sāi lóng mén
成语解释:曝:晒;龙门:河津。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比喻科举落榜
成语出处:《辛氏三秦记》:“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腮龙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科举落榜
繁体字形:曝顋龍門
英文翻译:Face opening gantry
曝:[pù]晒:一曝十寒。[bào]1.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2.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事情在报上曝后,引起了轰动。‖也作暴光。
腮:也叫腮帮子。两颊的下半部。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曝腮龙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儿像武侠小说里的绝招,但它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先来看个例子:王小明在创业初期四处碰壁,团队几次濒临解散,但最终抓住市场空白,产品一炮而红——这过程就像鲤鱼在龙门下反复试跳,终于完成曝腮龙门的蜕变。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鲤鱼跳龙门来比喻逆袭?其实这个典故源自《三秦记》,古人观察到黄河鲤鱼在急流中逆游而上,鱼鳃被岩石刮破仍坚持跃过龙门,后来就用“曝腮龙门”形容经历磨难后的质变。比如应届生小李白天工作晚上备考,两年后拿到注册会计师执照,同事们都说他完成了职场版的曝腮龙门。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适用吗?我发现在短视频创作者群体里特别贴切。有个做科普的博主前50个视频播放量都没过千,但他坚持优化内容形式,第51条突然爆火获赞百万。这就像当代的曝腮龙门——在算法洪流中找到突破口,需要的不只是努力,还有持续调整的智慧。
有个有趣的现象:曝腮龙门常被误认为“运气爆发”,其实它更强调积累后的质变。就像种葡萄酿酒的农户,前三年精心培育葡萄藤,第四年才迎来丰收。这种延迟满足的过程,恰恰印证了成语里“曝腮”所代表的反复打磨。
从个人经历来说,我观察到成功的曝腮龙门往往伴随着两个要素:明确的目标阈值(知道龙门有多高)和阶段性的反馈机制(检验鱼鳃是否足够坚硬)。就像登山者会在不同海拔设立营地,职场人也可以把大目标拆解成可验证的小里程碑。
下次当你看到别人突然成功时,不妨想想曝腮龙门的故事。那些看似轻松的飞跃背后,可能藏着无数个在激流中练习摆尾的日夜。正如老工匠们常说的:没有磨破过手掌的陶艺师,烧不出透光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