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bǎ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 yī lì bǎi

成语解释:见“杀一砺百”。

成语出处:《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殺一利百

英文翻译:execute one as a warning to others

杀一利百的意思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评论

杀一利百”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更常见的“杀一儆百”含义相似,指通过惩罚少数人来警示大多数人,从而维护整体利益。比如古代将军严惩逃兵,震慑全军避免溃败,就是用“一”的代价换取“百”的安定。

有人会问:这种手段真的公平吗?关键在于目的和尺度。明朝海瑞治理贪污时,曾当众处置受贿衙役,结果整个县衙风气骤变。这里的“杀一”不是泄愤,而是建立规则的信号灯——它传递的信息价值远大于个体处罚本身。

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暗含这种智慧。某科技公司发现代码抄袭现象后,果断开除资深工程师并在全员大会通报。人力资源总监解释:“保护创新文化,需要让所有人明白底线在哪里。”这种处理看似严厉,实则避免了更多人试探规则的隐性成本。

但要注意的是,“杀一利百”不能滥用。曾在教育现场见过这样的案例:教师为整顿纪律,当众羞辱迟到学生,反而引发集体逆反心理。这说明方法奏效的前提是规则本身具备正当性,且执行过程保持程序正义。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揭示着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秩序需要清晰的边界标识。就像交通信号灯,闯红灯者受罚不仅是为惩罚而惩罚,更是向所有驾驶员传递安全规则。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在于,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经过民主协商,不能成为权力任性的借口。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两难抉择时,不妨思考:这个决定是否真能带来系统性的改善?是否有更温和的替代方案?毕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杀”的力度,而在于“利”的广度与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