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 yī jǐng bǎi
成语解释:见“杀一儆百”。
成语出处: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警戒别人
繁体字形:殺一警百
英文翻译:execute one man to warn a hundred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警:1.戒备:警惕。警戒。2.(感觉)敏锐:机警。警觉。3.使人注意(情况严重);告诫:警报。警告。警世。惩一警百。4.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警。报警。5.警察的简称:民警。武警。交通警。6.姓。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杀一警百”这个成语听起来挺吓人的,到底啥意思呢?简单说就是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告一大群人。比如古代将军严惩逃兵,其他士兵一看这架势,立马收起偷懒的心思——这可比单纯讲道理管用多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招现在还能用吗?我亲眼见过创业公司老板当众批评迟到的高管,结果整个团队再也没人卡着点上班了。这种管理手段见效快,但得注意分寸。要是天天逮着人批评,反而容易让团队人心惶惶。
这让我想起学生时代的趣事。班主任发现有人破坏公物,特意开了堂主题班会。当时我们都以为要挨批,结果老师却带着我们算起了维修费账本。这种“算账式教育”既达到了警示效果,又没伤同学面子,可比简单处罚高明多了。
话说回来,现代企业管理讲究透明化。与其搞突然袭击式的惩罚,不如提前把规则讲明白。就像我们公司每月公示考勤数据,迟到次数多的同事会自动失去评优资格。这种制度化的警示机制,既公平又避免了“杀一警百”的副作用。
有个问题值得思考:威慑教育的边界在哪里?去年我们部门试行过“犯错公示栏”,结果发现适度的曝光确实能减少重复犯错,但过分强调惩罚反而催生了隐瞒问题的现象。这提醒我们,任何管理手段都要搭配正向激励才有效。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人们更愿意追随赏罚分明的领导者。就像我师傅常说的:“规矩要像红绿灯一样明确,该亮红灯时不含糊,绿灯通行时也给足信任。”这种刚柔并济的方式,可能比单纯“杀一警百”更能培养团队的自觉性。
说到底,任何管理智慧都要与时俱进。古人的“杀一警百”放在今天,或许可以升级成“示一导百”。就像交通部门公示交通事故现场照片,这种视觉化警示既保留了震慑力,又传递了安全教育的内涵,算得上是个聪明的现代改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