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ēi
  • shuǐ
  • zhī
  • xi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ēi shuǐ zhī xiè

成语解释:比喻微薄的酬谢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微薄的酬谢

繁体字形:桮水之謝

英文翻译:Thank you

杯水之谢的意思

杯:1.杯子:茶杯。杯盘狼藉。举杯痛饮。2.杯状的锦标:银杯。奖杯。捧杯。夺杯。3.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谢:1.感谢:道谢。酬谢。这点儿小事不用谢了。2.认错;道歉:谢罪。谢过。3.辞去;拒绝:谢绝。敬谢不敏。4.(花或叶子)脱落:凋谢。桃花谢了。5.姓。

成语评论

嘿,你听说过“杯水之谢”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形容的是一种看似微不足道、但饱含真诚心意的感谢。举个例子,比如你搬家时邻居顺手帮你扶了下快倒的箱子,你递上一杯凉茶说“辛苦啦”,这就是典型的“杯水之谢”——动作虽小,情分却真!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点小事儿也算成语里的“谢”?没错,重点不在谢礼的分量,而在那份及时的心意啊!

话说回来,这成语到底想传递啥核心思想?咱不妨拆开看。自问:为什么古人会用“一杯水”来比喻小恩小惠?自答:你想想啊,沙漠里的一口水能救命,但放在日常可能不值一提,关键得看场景!就像同事午休时帮你带了份盒饭,你随手塞给他块糖,这种自然流动的互助关系,可不就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嘛!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你熬夜赶方案时朋友微信发了条“需要咖啡吗”,虽然最后没真送来,但光是这句话就让人心头一暖。用咱老百姓的话说,这叫“话到心意到”。这时候要是较真“怎么没实际行动”,反而丢了“杯水之谢”的精髓——重点从来不是解决实际问题,而是传递“我挺你”的态度。

个人觉得啊,现在社会总爱强调“大恩大德”,反而容易忽略这些细碎的美好。就像我上周手机没电,便利店老板二话不说借充电器,我回头给他闺女辅导了半小时作业。这种你来我往的“杯水之谢”,可比冷冰冰的金钱交易有人情味儿多了!所以老话说得好,春风化雨细无声,小善意攒多了也能变成大温暖。

说到底,“杯水之谢”就像人际关系的种子。今天你浇点水,明天我施点肥,保不齐哪天就长成遮风挡雨的大树了。下次遇到别人随手帮忙,可别光想着“怎么回报才够分量”,真心实意地说声谢谢,或许就是最恰到好处的回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