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ōng bǎi zhī mào
成语解释:比喻长青不衰。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鬆栢之茂
英文翻译:evergreen
松:1.常绿乔木。有多种,树皮多呈鳞状块片开裂,叶针形成束,球果有木质鳞片。是重要的用材及采松脂树种。2.不紧密;不坚实:捆得太松。松软。3.放开;使松:松手。松腰带。4.不紧张;不严格:松弛。松懈。5.用瘦肉、鱼等做成的茸毛状或碎末状食品:肉松。6.经济较宽裕:近两个月我手头儿松了一些。
柏:[bǎi]1.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鳞片状,果实为球果。木材质地坚硬,可用来做建筑材料等。2.(Bǎi)姓。[bó]柏林(Bólín),德国首都。[bò]见〖黄柏〗。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茂:1.草木繁盛:根深叶茂。2.丰富美好:图文并茂。3.化学名词。旧指一种环状对称的C5H5结构,如二茂铁。
有人问:"松柏之茂"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说说看。来看一个例子: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下"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用松柏比喻自己在政治风波中保持的文人骨气,就像寒冬里依然挺拔的松树,既点明了节气环境,又暗含人格追求。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总用松柏比喻坚贞?这要从植物特性说起。松柏在零下二十度仍能保持翠绿,树皮被划伤后会分泌树脂自我修复,这些自然特性被古人观察提炼,逐渐成为精神符号。就像现代人用"打不死的小强"形容生命力,古人用"松柏之茂"表达对持久生命力的赞叹。
再来看现代职场中的应用。某科技公司CTO在年会上说:"我们团队要有松柏之茂的韧性,产品迭代就像年轮生长,短期看不到变化,但三年后回望,定会惊讶于积累的厚度。"这里把技术沉淀比作树木生长,既避免了直接说教的生硬,又形象传达了厚积薄发的理念。
有个有趣现象:近年北方城市绿化开始减少松柏种植量。园林局的朋友告诉我,常青植物虽然符合传统文化审美,但冬季过高的绿化覆盖率其实会影响地表解冻。这个现实案例恰好说明,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应用需要科学适配,就像再好的成语也要用在合适的语境。
最后分享个观察:我家楼下有棵百年侧柏,树冠被修剪过七次,主干上留着台风刮断的旧伤疤。每次带孩子经过,我会指着树干说:"你看这些伤痕,就像爷爷手上的老茧,都是认真活过的勋章。"这种具象化的解读,可能比单纯背诵成语更能让孩子理解"松柏之茂"的真谛。
松柏教会我们:真正的坚韧不必剑拔弩张。那些在风雪中微微晃动的枝桠,既保持着向上生长的姿态,又懂得适时弯腰卸去积雪的重压。这种刚柔并济的生存智慧,或许正是这个古老成语给当代人最鲜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