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ōng bǎi hòu diāo
成语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鬆栢后凋
英文翻译:the pine and the cypress are the last to wither
松:1.常绿乔木。有多种,树皮多呈鳞状块片开裂,叶针形成束,球果有木质鳞片。是重要的用材及采松脂树种。2.不紧密;不坚实:捆得太松。松软。3.放开;使松:松手。松腰带。4.不紧张;不严格:松弛。松懈。5.用瘦肉、鱼等做成的茸毛状或碎末状食品:肉松。6.经济较宽裕:近两个月我手头儿松了一些。
柏:[bǎi]1.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鳞片状,果实为球果。木材质地坚硬,可用来做建筑材料等。2.(Bǎi)姓。[bó]柏林(Bólín),德国首都。[bò]见〖黄柏〗。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凋:凋谢。例:凋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松柏后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比喻人在逆境中坚持到最后,就像松树和柏树在寒冬中依然挺立一样。比如有人问:“为什么公司裁员时小李能留下来?”答案可能是:“因为他像松柏一样,平时扎实积累,困难时期反而显出了价值。”
举个例子:小张创业时遭遇市场寒冬,团队里许多人陆续离开,但他坚持优化产品、维护客户关系。一年后行业回暖,他的公司成了少数存活且快速发展的企业。同事感叹:“真是松柏后凋啊!”这里不仅夸赞了他的韧性,更暗含“时间会奖励坚持者”的潜台词。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坚持就是胜利’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个成语更强调自然规律——松柏的耐寒特性本就是生存策略,就像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的“坚持”不是硬扛,而是基于对环境的适应力。比如疫情期间转型线上教学的老教师,表面看是被动改变,实则是用新技能延续了教育生涯的生命力。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格外有现实意义。当AI开始替代基础岗位时,那些像松柏一样持续更新认知、深化专业能力的人,反而在技术浪潮中站稳了脚跟。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稳定不是逃避变化,而是成为变化中的“常青树”。
换个角度想,“后凋”其实暗示着前期沉淀的必要性。就像松柏的根系往往比普通树木扎得更深,人在顺境中的积累,决定了逆境中的表现。年轻时常听到“不要急功近利”,或许就是在说:给自己时间向下扎根,才能在未来某个冬天展现与众不同的生命力。
下次遇到看似停滞的阶段,不妨用“松柏心态”看待:这不是倒退,而是自然生长周期中的蓄力环节。就像滑雪时先要屈膝降低重心,才能更好地冲向下一段坡道。所谓逆袭,往往藏在别人看不见的坚持里。
风霜雨雪从未消失,但松柏始终在那里。生活中那些“后凋”的故事,最终都会成为穿透时间的力量证明。当别人问起“你是怎么做到的”,或许只需要指指窗外那棵披着雪的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