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zé bì fǎn
成语解释:谓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污。”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極則必反
英文翻译:a thing turns into its opposite if pushed too far
极:1.顶点;尽头:登峰造极。无所不用其极。2.地球的南北两端;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进入或流出的一端:南极。北极。阴极。阳极。3.尽;达到顶点:极力。极目四望。物极必反。极一时之盛。4.最终的;最高的:极度。极端。极量。5.“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了”。6.姓。
则:1.规范;榜样:以身作则。2.规则:细则。3.效法:则先烈之言行。4.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表示转折关系:欲速则不达。5.是;乃是:此则余之过也。6.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则甚(作什么)。不则声。7.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则。新闻两则。
必:1.必定;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必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2.必须;一定要:事必躬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有一定的条件。3.姓。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极则必反”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换成大白话就是:事情发展到顶点,就会往反方向走。比如你拼命把气球吹到最大,下一秒可能就“啪”地炸了——这就是物极必反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能一直往好的方向发展?”举个生活里的例子:连续熬夜加班看似效率高,但不出三天,身体准会亮红灯。人的精力像弹簧,压到极限必然会反弹。这道理放在自然界也一样,夏天最热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悄悄转凉了。
历史故事里这样的例子更多。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何其风光,但正因为航海规模扩张到极限,反而让国库空虚,最终航海活动戛然而止。就像吃自助餐时硬塞下第十盘龙虾,结果可能整晚抱着马桶吐——追求极致常常伴随着代价。
现代人刷短视频时有没有这种体验?刚开始觉得特别新鲜,连续刷三小时后却莫名空虚。这时候关掉手机出门走走,反而能找回真实的生活感。这种“触底反弹”的规律,其实在提醒我们:留点余地,往往比做到满分更聪明。
我常跟朋友说,用力过猛的关系容易散,绷得太紧的琴弦容易断。与其追求“登峰造极”,不如学着在七分满时收手。就像炒菜火候太大容易焦,开中火慢炖反而更入味。毕竟生活的艺术,有时候在于把握那个“刚刚好”的临界点。
下次遇到特别想拼命冲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想:这个方向是不是已经快到极限了?换个角度,退半步,说不定能看到新出路。物极必反不是消极认命,而是教我们在奔腾向前的时代里,守住那份清醒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