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l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é shā fú lùn

成语解释:见“格杀勿论”。

成语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洋人入其界者,登时格杀弗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可将拒捕的人当场打死

繁体字形:格殺弗論

英文翻译:capture and summarily execute

格杀弗论的意思

格:[gé]1.格子:方格纸。把字写在格儿里。四格儿的书架。2.规格;格式:品格。格律。合格。别具一格。3.品质;风度:人格。风格。性格。4.阻碍;限制:格于成例。5.某些语言中名词(有的包括代词、形容词)的语法范畴,用词尾变化来表示它和别的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例如俄语的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六个格。6.姓。7.推究:格物。8.打:格斗。格杀。[gē]形容某些碰击、断裂声:格格。格登。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弗:1.不:自愧弗如。2.姓。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成语评论

格杀弗论”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台词,但你知道它实际是什么意思吗?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果断处理问题,不纠结于细节或后续争议”。比如一个团队leader面对紧急项目时,可能会说:“这次方案必须格杀弗论,先落地再优化。”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成语为什么用“格杀”这么暴力的词?其实这里的“格杀”是比喻手法,就像除草时连根拔起,强调彻底解决问题的决心。比如小区物业整治乱停车,直接在业主群公告:“占用消防通道的车辆将格杀弗论,直接拖走不另通知。”

更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特别实用。想象新产品上线前发现重大bug,技术总监拍板:“测试环境的问题必须格杀弗论,今晚通宵也要清零。”这种场景下,成语既传递了紧迫感,又展现了决策者的魄力。

不过要注意使用分寸——如果用错场合反而显得专横。比如老师对迟到的学生说“以后迟到格杀弗论”,这就过于严苛了。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更适合用在需要快速推进的关键节点,而非日常琐事。

最后来个反差萌的例子:美食博主试吃黑暗料理时调侃道:“这盘仰望星空派,我决定格杀弗论——直接倒进垃圾桶。”你看,连幽默场景都能驾驭,说明这个成语的生命力远比想象中顽强。

下次遇到需要快刀斩乱麻的情况,不妨试试这个成语。但记住,真正的智慧在于区分何时该“格杀弗论”,何时该“从长计议”,这才是决策艺术的核心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