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é ào bù gōng
成语解释:同“桀骜不逊”。
成语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围乃共王之庶子,年齿最长,为人桀骜不恭,耻居人下,恃其才器,阴畜不臣之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性情倔强凶而无礼
繁体字形:桀驁不恭
英文翻译:Defiant
桀:1.古人名。相传是夏朝的暴君。被商族首领汤起兵攻伐,出奔南方而死,夏亡。2.凶暴。3.古称鸡栖的木桩。4.古同“杰”。
骜:1.骏马。2.马不驯顺,喻指傲慢倔强:桀骜不驯。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恭:1.恭敬:恭候。恭贺。洗耳恭听。2.姓。
桀骜不恭这个词,乍一听像是形容一个浑身带刺、不服管束的人。比如你可能会说:“老张虽然业务能力强,但桀骜不恭的脾气让团队协作变得困难。”但问题来了:这种性格真的只是缺点吗?其实不然。举个例子,一位坚持自己设计理念的建筑师,面对甲方多次要求“改得大众化一些”,他直接回怼:“要么按我的方案来,要么换人。”这种桀骜不恭的背后,藏着对专业的执着。
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学生时代班里总有个“刺头”,老师布置的作业偏要换个解题思路,哪怕被批评也要坚持己见。这种桀骜不恭的行为看似叛逆,实则可能藏着独立思考的火苗。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区分“固执己见”和“坚持原则”?关键看行为是否有理性支撑。就像那个学生如果每次都能用新方法解出正确答案,他的桀骜反而成了创新能力的体现。
职场中也有类似情况。有个做游戏开发的朋友,曾因为拒绝照搬市场热门玩法,和投资人拍了桌子。他说:“如果只是为了赚钱,不如去卖煎饼。”三年后他的小众游戏意外爆红,验证了他当初的坚持。这里有个有趣的矛盾点:桀骜不恭的人往往不讨喜,但有时候恰恰需要这种“不妥协”来打破常规。
不过话说回来,桀骜不恭若用错了地方,确实会变成绊脚石。比如新手司机非要炫耀车技,无视交通规则,这就成了危险的莽撞。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性格本身,而在于是否具备与之匹配的能力和判断力。就像刀能切菜也能伤人,关键看握在谁手里。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其实需要一点“可控的桀骜”。当所有人都忙着迎合算法、追逐流量时,那些敢于对着热点说“不”的人,反而可能开辟新赛道。当然,这需要智慧来平衡——就像冲浪高手,既要顺着海浪的势头,又要掌控自己的方向。毕竟纯粹的叛逆没有意义,但带着思考的倔强,或许正是进步的推手。
最后分享个小观察:你会发现历史上很多突破性创新,最初都来自“格格不入”的人。他们未必情商高、会来事,但那份不肯随波逐流的劲儿,恰恰成了改变现状的契机。所以下次遇到看似桀骜不恭的人,不妨多问一句:“他的不妥协里,是否藏着我们没看见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