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g zhōng shēng lǐ
成语解释:桑树上长李树。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繁体字形:桑中生李
英文翻译:Sang Zhongsheng Li
桑:1.桑树,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卵形,花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2.(Sāng)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李:1.李子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常见水果。2.这种植物的果实。3.(Lǐ)姓。
“桑中生李”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桑树上怎么会长李子呢?这其实是用来比喻事情荒诞离奇,或者指不合常理的谣言。比如有人突然说:“老王家的猫会开冰箱!”邻居们可能一笑置之:“这简直是桑中生李,怎么可能?”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桑树和李子来比喻?”其实这里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桑树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而李子是常见的水果,两者本无交集。就像今天有人说“手机能种出西瓜”,人们自然觉得荒谬——用熟悉的事物制造反差,反而更容易让人记住矛盾点。
在职场中,这个成语也能派上用场。比如同事悄悄说:“听说公司要把所有电脑换成算盘办公。”你可以轻松回应:“这不就是桑中生李吗?咱们的IT系统上周刚升级呢。”这时候既表达了质疑,又不会让对方难堪。
有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很有意思。明朝万历年间,有谣言说城东古井涌出美酒,百姓争相取用。后来地方官查看后发现只是普通井水,便在告示上写:“若井水生酒,何异桑中生李?”百姓顿时醒悟。这告诉我们面对离奇传闻时,保持理性思考多么重要——这和现在朋友圈辟谣的道理一脉相承。
我发现这个成语在现代特别有生命力。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经常能看到“吃大蒜防5G辐射”这类消息。用“桑中生李”来形容,比直接说“谣言”更生动有趣。下次家族群里转发养生偏方时,不妨用这个成语提醒长辈:“这个说法像桑树结李子,咱们还是查证下吧?”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荒诞的故事反而容易传播?心理学研究显示,大脑对非常规信息的记忆度比普通信息高40%。就像“会飞的猪”比“吃草的牛”更容易被记住,这正是“桑中生李”能流传千年的底层逻辑。理解这一点,我们既能避免轻信谣言,也能学会用反差感制造传播亮点。
最后分享个小窍门:当你想委婉表达不同意见时,试试用这个成语。比如朋友兴奋地说发现用可乐浇花能让植物长得更快,你可以笑着说:“这个发现要是真的,那可真是桑中生李级别的突破了,不过咱们要不要先做个对照实验?”这样既保留了讨论空间,又巧妙表达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