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ǔ zhōng shēng chén
成语解释:犹釜中生鱼。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八:“颜渊箪食瓢饮……范史云釜中生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清苦
繁体字形:釜中生塵
英文翻译:extreme poverty
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破釜沉舟。釜底抽薪。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尘:1.飞扬的或停附在物体上的灰土:尘埃。2.佛教道教指现实世界:红尘。尘凡。3.行迹;踪迹:步人后尘。
“釜中生尘”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锅子里积了灰尘,常用来形容生活拮据或长期不做饭的窘境。比如:“老张失业半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灶台上的铁釜都生了尘。”这里用“釜中生尘”生动地表现了经济困难对日常生活的冲击。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锅子生尘”来比喻困境?其实这背后藏着一种生活逻辑——锅子本是用来做饭的工具,如果连它都积灰,说明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难以满足。比如古代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逃难时只能弃置家当,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当饭都吃不上时,文化礼仪自然也无从谈起。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能用在非经济场景。比如一位退休厨师说:“自从关了餐馆,我的炒锅在架子上蒙了厚厚一层灰。”这里的“釜中生尘”不再指贫穷,而是暗喻技能的荒废。工具闲置的背后,往往藏着人生阶段的转变,就像河流改道,水流的方向变了,但河床仍在等待新的可能。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的画面感。灰尘是时间流逝的具象化表现,当锅子从“日日使用”到“久未触碰”,这种对比本身就能引发共鸣。现代社会虽然很少用釜做饭,但我们依然会遭遇类似的“生尘时刻”——比如荒废的爱好、搁置的计划,它们都在提醒我们:停滞或许是暂时的,掸去灰尘后,依然能重新燃起烟火气。
最后想提个有趣的现象:有些方言里会把“釜中生尘”反着用。比如邻居大妈调侃刚搬进新家的年轻人:“你这厨房锃光瓦亮的,怕是明年这时候才会釜中生尘哦!”这种幽默化的表达,反而让原本沉重的成语多了几分温暖的烟火气。语言就像一口锅,用久了总会沾上时代的味道,关键看我们怎么翻炒其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