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zhēng bào fù
成语解释:(横今读héng)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成语出处: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征徭,内荣乡里。而乃横征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残酷剥削
繁体字形:横征暴賦
英文翻译:extort excessive taxes and levies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征: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长征。2.征讨:出征。南征北战。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应征入伍。4.征收:征税。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信而有征。有实物可征。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暴:[bào]1.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病。暴怒。暴饮暴食。2.凶狠;残酷:暴徒。暴行。3.急躁:他的脾气很暴。4.姓。5.露出来;显露:暴露。自暴家丑。6.糟蹋:自暴自弃。暴殄天物。[pù]同“曝”。
赋:1.(上对下)交给:赋予。2.旧时指农业税:田赋。赋税。3.征收(赋税):赋以重税。4.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5.做(诗、词):赋诗一首。
“横征暴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它背后其实藏着许多生动的故事。比如,古代某个县令为了修建自己的豪华宅院,突然要求百姓多交三成粮食税。农民老张看着地里还没成熟的庄稼发愁:“今年收成本就不好,这下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齐了。”这种强行征收、加重负担的行为,正是“横征暴赋”的典型例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代统治者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压榨百姓?其实这和权力缺乏约束有关。比如明朝末年,朝廷为应对战争开支,在已有赋税基础上加征“辽饷”“剿饷”,导致许多家庭破产。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提醒我们:合理的税收制度需要平衡民生与发展的关系。
现代生活中,“横征暴赋”的影子还存在吗?举个例子,某小镇为了开发旅游区,要求所有商户每月缴纳“环境维护费”,却从未公开费用去向。开小吃店的王姐吐槽:“我们支持家乡建设,但钱收了总得有个说法吧?”这种缺乏透明度的强制收费,本质上也是一种变相的横征暴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疑惑:普通人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我的观点是,既要积极行使监督权,也要相信制度的完善。比如现在很多地方推行的“政务公开平台”,就能让每一分税款的用途变得清晰可见。就像老话说的,“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化正在改变传统的治理模式。
成语的价值不仅在于描述过去,更在于警示当下。最近听说某企业被要求重复缴纳环保评估费,负责人老李直接拿出政策文件据理力争,最终避免了不合理收费。这说明随着法治意识增强,普通人正在用知识和行动对抗“横征暴赋”的旧习气。
从历史到现实,“横征暴赋”始终与权力滥用挂钩。但值得乐观的是,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健康的税收应当像灌溉农田的水渠——既要保证水源充足,又不能冲垮田埂。或许这就是文明进步的体现:我们不再被动接受,而是学会在权利与义务间寻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