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èng zhēng kē liǎn
成语解释:指滥收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成语出处: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文》:“犹恐不足制吾族死命也,于是横征苛敛,供其饕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残酷剥削
繁体字形:横征苛斂
英文翻译:extort excessive taxes and levies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征: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长征。2.征讨:出征。南征北战。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应征入伍。4.征收:征税。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信而有征。有实物可征。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苛:[kē]1.过于严厉:苛刻。苛毒。苛求。苛责。苛待。2.繁重,使人难以忍受:苛重(zhòng)。苛捐杂税。3.腐蚀性:苛性(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能腐蚀皮肤及纤维之类的化学性质)。苛性钠(烧碱)。[hē]古同“诃”,谴责,责问。
敛:1.收起;收住:敛容。敛足。2.约束:敛迹。3.收集;征收:敛钱。横征暴敛。把工具敛起来。
“横征苛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统治者对百姓过度征税、强行搜刮的行为。比如:“古代有些地方官为了讨好上级,横征苛敛,导致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这样的例子在历史故事中屡见不鲜。但为什么统治者会这样做?背后是权力失衡,还是资源分配的问题?
举个具体场景:假设一个村庄原本每年交10担粮食作为赋税,突然官员要求交30担,村民不得不变卖土地甚至借高利贷。这种“横征苛敛”直接切断了普通人的生活希望。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行为真的能长期维持统治吗?历史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秦朝暴政、隋末民变,都是过度压榨引发的反抗。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中还有类似现象吗?”其实,法治社会的进步已经大幅减少了赤裸裸的横征暴敛,但隐形“苛敛”依然存在。比如某些地区滥用罚款创收,或巧立名目增加企业负担。不过值得乐观的是,如今舆论监督和制度完善让这类问题更容易被曝光和纠正。
个人认为,“横征苛敛”的本质是短视的权力滥用。它牺牲长期稳定换取眼前利益,就像砍掉果树摘果子。反观良性治理,更像是浇水施肥:唐朝“租庸调制”合理收税的同时保障民生,反而促进了盛世。这说明,平衡之道才是关键。
最后想抛出一个思考:如果回到古代,你会如何劝说一位横征苛敛的官员?或许可以算一笔账——压榨百姓导致劳动力逃亡,最终税收反而更少;而轻徭薄赋能激发生产,税基扩大后国库更充盈。这或许就是“可持续治理”的朴素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