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zhēng kē yì
成语解释:(横今读héng)谓滥收捐税,徭役严酷。
成语出处: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四节:“夫以始皇、二世之横征苛役,淫刑以逞,以汉高较之,仁暴自相天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残酷剥削
繁体字形:横征苛役
英文翻译:Conscription and servitude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征: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长征。2.征讨:出征。南征北战。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应征入伍。4.征收:征税。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信而有征。有实物可征。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苛:[kē]1.过于严厉:苛刻。苛毒。苛求。苛责。苛待。2.繁重,使人难以忍受:苛重(zhòng)。苛捐杂税。3.腐蚀性:苛性(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能腐蚀皮肤及纤维之类的化学性质)。苛性钠(烧碱)。[hē]古同“诃”,谴责,责问。
役:1.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劳役。徭役。2.强迫驱使;使唤:奴役。役使。3.旧指供使唤的人:仆役。4.战役:平型关之役。5.兵役:现役。
“横征苛役”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咱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理解它。比如古代某位县令突然宣布:每家每户每年要多交三倍粮食税,还要每户出一个壮丁去修长城。结果百姓连口粮都不够,累病的、逃荒的越来越多——这不就是典型的“横征苛敛”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们可以把视角拉近。比如某公司老板突然要求员工每周加班20小时却不给补贴,还强制扣除30%工资作为“团队建设费”,导致大量员工辞职抗议。这种滥用权力、过度索取的行为,本质上和“横征苛役”是相通的。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关键在于它揭示了权力与民生的永恒矛盾。当权者若只顾自身利益,不考虑执行手段的合理性,就像不断从树根割取汁液的伐木工,看似短期收获颇丰,实则正在摧毁整个生态系统的生命力。
我个人觉得,现代社会虽然不再有古代那种赤裸裸的劳役剥削,但“变相苛役”依然存在。比如某些企业用“自愿加班”的道德绑架,或是某些平台用算法压榨配送员,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新形态。不过值得乐观的是,随着法治健全和公民意识觉醒,越来越多人开始用法律武器和舆论监督来对抗不合理要求。
如何避免陷入横征苛役的困境?核心在于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古代治水讲究“堵不如疏”,管理亦是如此。就像农民浇地不能只挖渠引水,还要留排水沟防涝。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既要考虑目标达成,更要评估实施过程中的民生成本,这样才能让社会发展真正扎根于坚实的土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