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éng
  • tuō
  • dǎo
  • ch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éng tuō dǎo chě

成语解释:犹横拖倒拽。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五回:“张千、李万见焦员外来问,不由分说,横拖倒扯捉进府门。”明·徐渭《英烈传》第十六回:“[也先]谁知身子一侧,侧下马来,凑巧脚镫缠住了一只脚,被马横拖倒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行动

繁体字形:横拕倒撦

英文翻译:prone

横拖倒扯的意思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拖:1.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拖船。拖地板。火车头拖着十二个车皮。2.在身体后面耷拉着:拖着辫子。拖着个尾巴。3.拖延;延续:拖时间。这件工作拖得太久了。声音拖得很长。4.牵制;牵累:拖累。拖住敌人。5.姓。

倒:[dǎo]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扯:1.拉:拉扯。没等他说完扯着他就走。扯开嗓子喊。2.撕;撕下:扯五尺布。把墙上的旧广告扯下来。3.漫无边际地闲谈:闲扯。东拉西扯。

成语评论

横拖倒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生僻,但它描述的是一种常见现象——做事没有条理、胡乱应付的状态。比如有人一边开会刷手机,一边写报告,最后交上去的内容漏洞百出,这就是典型的“横拖倒扯”。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明知效率低,还会陷入这种模式?其实背后往往藏着“贪多求快”的心理:想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结果反而丢了质量。

举个更生活化的例子:小张周末计划大扫除,却突然被朋友拉去聚餐,回家后又想追新剧,直到深夜才草草整理房间,最后发现钥匙被扔进了垃圾桶。这种“先做再说,管它顺序对不对”的行为,是不是像极了工作中临时被插队任务打乱节奏的我们?问题核心在于:缺乏优先级判断能力时,人的本能会选择最轻松的事,而不是最重要的事。

有趣的是,这种状态未必全是坏事。我曾尝试在创意工作中“故意横拖倒扯”——比如写方案时突然去画思维导图,反而激发了新灵感。这说明适度的混乱可能打破思维定式,但关键是要控制好“失控的剂量”。就像炒菜时大火快炒能保留食材鲜味,可火候过了就会烧焦。

如何避免负面影响的“横拖倒扯”?有个简单方法:给每件事贴上“时间标签”。比如用手机定时25分钟专注处理核心任务,再用5分钟自由处理杂事。这种“分段式操作”既能满足大脑对新鲜感的追求,又保证了主线进度。就像织毛衣时,线团偶尔打结没关系,只要记得主线针脚别乱就行。

最后想说,现代人面对的信息洪流本身就是“横拖倒扯”的天然土壤。不必为此焦虑,但需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筛子”——知道哪些该抓紧,哪些该放手。毕竟,活得从容的秘诀不在于做更多事,而在于把正确的事做出完整感

"横拖倒扯"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