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tuō dào zhuāi
成语解释:拽:用力拉扯。指用暴力强拖硬拉。
成语出处: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众皂隶一齐动手,把娇娇嫩嫩的一个尼姑,横拖倒拽,捉将下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行动
繁体字形:横拕倒拽
英文翻译:prone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拖:1.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拖船。拖地板。火车头拖着十二个车皮。2.在身体后面耷拉着:拖着辫子。拖着个尾巴。3.拖延;延续:拖时间。这件工作拖得太久了。声音拖得很长。4.牵制;牵累:拖累。拖住敌人。5.姓。
倒:[dǎo]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拽:[zhuài]拉:生拉硬拽。一把拽住不放。[zhuāi]1.扔;抛:拿砖头拽狗。把皮球拽得老远。2.胳膊有毛病,活动不灵便。[yè]同“曳”。
“横拖倒拽”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觉得画面感十足。比如有人会问:“这成语到底用在什么场景里?”举个现实中的例子:邻居家的小孩被父母硬拽着学钢琴,孩子哭得满脸泪痕,琴谱散了一地,简直是“横拖倒拽”的典型场景。这里的关键在于“不顾对方意愿的强制行为”,而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拉扯。
再比如历史典故中,古代官员强行征用民夫修长城,士兵用绳子捆住百姓的手臂,一路拖行。这种场景下,“横拖倒拽”既描述了动作的粗暴,也暗含了对权力滥用的批判。有人可能会疑惑:“成语是否只能形容物理上的拉扯?”其实不然,职场中领导强行推行不合理的政策,下属被迫配合,也是一种隐喻式的“横拖倒拽”。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轻松的情境里。比如朋友聚会时,小李非要拉内向的小王上台唱歌,一群人笑着起哄,半推半就间小王被“横拖倒拽”到麦克风前。这时候的“强制”带了些戏谑的味道,反而成了关系的润滑剂。这提醒我们:语境不同,成语的情绪色彩也会变化。
有人可能会问:“如何判断使用这个成语是否恰当?”关键在于观察行为中是否存在“违背意愿”和“施加外力”两个要素。比如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若孩子主动求助后得到指导,就不算“横拖倒拽”;但若孩子明确抗拒仍被强迫,就贴合成语的含义。这种细微差别,正是中文表达的妙处所在。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中“隐性横拖倒拽”更值得警惕。比如算法推荐强行灌输信息,或是商业广告用话术诱导消费。这些没有物理拉扯的行为,本质上仍在剥夺人的选择自由。学会识别不同形式的“强制”,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清醒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推力与拉力。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不妨停下来思考:这是必要的引导,还是越界的干涉?无论是亲子关系、职场互动还是社会现象,把握“尊重意愿”的尺度,往往比单纯判断对错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