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tuō shù lā
成语解释:犹横拖倒拽。
成语出处:陆文夫《荣誉》:“可是文教委员是个大块头,打篮球的一等好手,横拖竖拉地就把方巧珍顶到大礼堂门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行动
繁体字形:横拕竪拉
英文翻译:Drag and drop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拖:1.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拖船。拖地板。火车头拖着十二个车皮。2.在身体后面耷拉着:拖着辫子。拖着个尾巴。3.拖延;延续:拖时间。这件工作拖得太久了。声音拖得很长。4.牵制;牵累:拖累。拖住敌人。5.姓。
竖:1.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竖井。竖琴。2.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相对):画一条竖线。竖着再挖一道沟。3.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竖电线杆。把柱子竖起来。4.汉字的笔画,从上一直向下,形状是“。”。5.年轻的仆人:竖子。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落”(là)。
“横拖竖拉”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描述一种混乱的拉扯状态。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比喻事情进展不顺利,被多方干扰或阻力牵制。比如搬家时,两个人一个往左拽箱子,一个往右扯,结果箱子卡在门口动弹不得——这就是典型的“横拖竖拉”。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情况为什么常见?其实核心问题在于目标不一致。就像团队开会时,市场部要快速上线产品,技术部坚持保证稳定性,财务部又盯着预算不放。这时候如果没有统一方向,讨论就会变成“你说东,我扯西”,效率自然低下。
有趣的是,这种情况未必全是坏事。去年我们公司做新产品调研时,设计组主张简约风格,运营组却希望增加互动功能。经过三轮“横拖竖拉”的争论,最终方案竟然融合了双方优点——这说明适当的观点碰撞反而能激发创意,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如何避免陷入无效拉扯?个人经验是提前划清边界。就像装修房子前先确定整体风格,后续选家具才不会变成“现代沙发配雕花木桌”。最近帮朋友策划婚礼时,我们先用半小时写下三个“绝对不能妥协”的需求,后续的鲜花颜色、菜单调整反而顺利了许多。
观察身边那些能化解“横拖竖拉”的高手,发现他们都擅长做两件事:一是用具体数据支撑观点,二是主动寻找共同利益点。上周社区改造健身角,年轻人想要篮球架,老年人希望装象棋石桌。最后大家发现,原来两边都关心“晚饭后能有活动空间”,这才有了现在白天打球、傍晚下棋的弹性设计。
说到底,“横拖竖拉”就像生活中的急刹车,虽然让人不舒服,但也提醒我们该检查下协作齿轮是否卡壳。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试试把“你们怎么老唱反调”换成“咱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句话的神奇效果,可能会超出你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