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ūn
  • wǎng
  • sh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 jūn wǎng shàng

成语解释:欺骗蒙蔽君主。

成语出处:元 杨朝英《叨叨令 叹世》曲:“他待学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欺君罔上

英文翻译:deceive the emperor and ignore everybody else

欺君罔上的意思

欺:1.欺骗:自欺欺人。童叟无欺。2.欺负:仗势欺人。欺人太甚。

君: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罔:1.蒙蔽:欺罔。2.无;没有:置若罔闻。3.古同“网(網)”。4.古又同“”。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成语评论

欺君罔上”这个成语听起来很古典,但它背后的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比如古代故事里,某个大臣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故意向皇帝谎报灾情,导致百姓受苦——这就是典型的“欺君罔上”。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明知欺瞒会被揭穿,还要冒险做这种事?其实这背后往往藏着恐惧或贪欲,有人害怕承担责任,有人则想通过谎言获取利益。

在现代职场中,“欺君罔上”的表现可能更隐蔽。比如某项目负责人为了保住职位,故意隐瞒项目风险,直到问题爆发时才被高层发现。这时候有人会问:“这和古代欺瞒皇帝有什么不同?”本质上都是利用信息差欺骗权威者,只不过“君”变成了公司领导,“上”延伸为管理制度。

有趣的是,这种行为有时会引发“连锁反应”。假设一个销售团队为了完成指标集体谎报数据,管理层误判形势后继续加码任务,最终整个企业陷入虚假繁荣的泡沫。这让我想到:欺瞒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游戏,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倒第一块就会引发系统性崩塌。

或许有人疑惑:“难道所有隐瞒都是坏事吗?”举个反例:医生对绝症患者家属透露实情,却对患者本人适度隐瞒,这种“善意的谎言”就不属于“欺君罔上”,因为动机是保护而非私利。这说明判断这类行为的关键,在于是否以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为代价。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更需要“透明化生存”。与其费心编织谎言,不如建立容错机制——就像某些科技公司推行“失败经验分享会”,反而减少了员工隐瞒失误的情况。毕竟阳光照到的地方,欺瞒的影子才会消失。正如《论语》所说:“君子坦荡荡”,或许这就是对抗“欺君罔上”最朴素的智慧。

欺君罔上的造句

  1. 造句 哼,莫非知县想要我告上朝廷,让圣上治你一个欺君罔上之罪名?
  2. 造句 朕受命于天,海内咸服,尔等却欺君罔上,受死吧!
  3. 造句 一顶大帽子扣下来,仿佛朱学礼就是欺君罔上,十恶不赦的罪臣一般……
  4. 造句 你今却欺君罔上!收留逆党!你可知罪?
  5. 造句 皇额娘,这个稳婆竟敢欺君罔上,儿臣正准备拿办她!
  6. 造句 原来是舅舅啊,胜儿可是在救你啊,这厮竟然敢欺君罔上。
  7. 造句 千岁!小臣奉法克守臣节,不敢欺君罔上!
  8. 造句 朕有万世天命,汝等欺君罔上,罪该当死,九转轮回后,吾归,汝等皆灭!
  9. 造句 请陛下恕罪,臣妹借此良机,只是想在众位亲贵大人们面前,代罪臣谢玉供呈欺君罔上、陷杀忠良的大逆之罪。
  10. 造句 忽的,兵士们分开一个缺口,一个策马前来的人突然滚鞍下马,跪在地上,对我俯身喊着:“千岁!小臣奉法克守臣节,不敢欺君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