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jūn wǎng shàng
成语解释:欺骗蒙蔽君主。
成语出处:元 杨朝英《叨叨令 叹世》曲:“他待学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欺君罔上
英文翻译:deceive the emperor and ignore everybody else
欺:1.欺骗:自欺欺人。童叟无欺。2.欺负:仗势欺人。欺人太甚。
君: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罔:1.蒙蔽:欺罔。2.无;没有:置若罔闻。3.古同“网(網)”。4.古又同“惘”。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欺君罔上”这个成语听起来很古典,但它背后的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比如古代故事里,某个大臣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故意向皇帝谎报灾情,导致百姓受苦——这就是典型的“欺君罔上”。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明知欺瞒会被揭穿,还要冒险做这种事?其实这背后往往藏着恐惧或贪欲,有人害怕承担责任,有人则想通过谎言获取利益。
在现代职场中,“欺君罔上”的表现可能更隐蔽。比如某项目负责人为了保住职位,故意隐瞒项目风险,直到问题爆发时才被高层发现。这时候有人会问:“这和古代欺瞒皇帝有什么不同?”本质上都是利用信息差欺骗权威者,只不过“君”变成了公司领导,“上”延伸为管理制度。
有趣的是,这种行为有时会引发“连锁反应”。假设一个销售团队为了完成指标集体谎报数据,管理层误判形势后继续加码任务,最终整个企业陷入虚假繁荣的泡沫。这让我想到:欺瞒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游戏,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倒第一块就会引发系统性崩塌。
或许有人疑惑:“难道所有隐瞒都是坏事吗?”举个反例:医生对绝症患者家属透露实情,却对患者本人适度隐瞒,这种“善意的谎言”就不属于“欺君罔上”,因为动机是保护而非私利。这说明判断这类行为的关键,在于是否以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为代价。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更需要“透明化生存”。与其费心编织谎言,不如建立容错机制——就像某些科技公司推行“失败经验分享会”,反而减少了员工隐瞒失误的情况。毕竟阳光照到的地方,欺瞒的影子才会消失。正如《论语》所说:“君子坦荡荡”,或许这就是对抗“欺君罔上”最朴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