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ǐ shāng xiāng zhěn
成语解释:枕:以头枕物。死亡受伤者相互枕藉而卧。形容伤亡者多
成语出处:唐·陆贽《请不置琼林大盈二库状》:“冻馁交侵,死伤相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伤亡者多
繁体字形:死傷相枕
英文翻译:Pillow of death and injury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伤:1.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作战负伤。探伤仪。2.损害:伤筋动骨。伤感情。3.因故得病:伤风。伤寒。伤食。4.悲哀:伤心。悲伤。5.妨碍:无伤大体。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枕:1.枕头:枕套。凉枕。2.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枕戈待旦。他枕着胳膊睡着了。3.姓。
“死伤相枕”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某地突发重大交通事故,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只见车辆扭曲变形,伤者躺在地上无法动弹,周围血迹斑斑。这时记者报道说:“事故现场死伤相枕,救援工作持续了整整十小时。”画面感极强的四个字,瞬间让人感受到灾难的惨烈程度。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描述真实的伤亡场景吗?其实不然。在历史题材小说里,作者描写古代战场时写道:“潼关一役持续三日,城墙下死伤相枕,连护城河水都被染成红色。”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冲击力,又通过艺术加工让读者更易理解古代战争的残酷。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人们要用如此沉重的成语?我发现这种表达恰恰能突破数字的冰冷感——比起说“伤亡数百人”,“死伤相枕”让抽象数字变成了具象画面,就像用广角镜头拍下全景,既有视觉冲击又引发情感共鸣。这或许就是汉语凝练表达的独特魅力。
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更多出现在反思性场景。比如某纪录片讲述战争历史时,解说词说道:“当博物馆里陈列着锈迹斑斑的兵器,我们不该忘记七十年前这片土地上死伤相枕的惨状。”这种用法既保持历史真实感,又暗含警示意味,比单纯说教更有说服力。
有人担心使用这类成语会显得夸张。其实关键在于语境把控。某安全培训讲师就巧妙运用:“如果忽视操作规范,想象下车间里死伤相枕的可怕场景。”这种假设性用法既能产生警示效果,又不会引发不适,反而让听众对安全规范产生深刻认知。
观察语言发展会发现,这类成语正在产生新用法。比如环保主义者呼吁:“继续破坏生态,未来森林里死伤相枕的恐怕不只是动物。”这种创造性延伸既保留成语的震撼力,又将关注点转向更广泛的生命共同体,展现语言与时俱进的活力。
当我们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分量,就会更谨慎地使用它。但不必因此避讳,恰如其分地运用反而能唤醒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就像黑夜里的警示灯,刺眼却必要。这种语言的力量,或许正是文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清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