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āng
  • zhěn
  • ji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ǐ xiāng zhěn jiè

成语解释:枕藉:纵横相枕而卧。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

成语出处:《明史·李文祥等传赞》:“抗言极论,窜嫡接踵,而来者愈多;死相枕藉,而赴蹈恐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死相枕藉

英文翻译:Sleeping in death

死相枕藉的意思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枕:1.枕头:枕套。凉枕。2.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枕戈待旦。他枕着胳膊睡着了。3.姓。

藉:[jiè]1.另同“”2.垫在下面的东西:以茅草为藉。3.垫;衬:藉地而坐。[jí]1.践踏;凌辱。2.另同“

成语评论

死相枕藉”这个成语,字面上看可能让人有些紧张,但它其实是一个历史感浓厚的表达。比如我们可以造个句子:“史书记载,古代战乱时期,城破之后,街巷中死相枕藉,百姓流离失所。”这里的场景描述既有画面感,又传递出对战争的反思。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于描写战争吗?不完全对。虽然它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大规模伤亡事件,但现代人也可以用它的隐喻意义。例如:“公司突然裁员,办公室里文件散落、桌椅歪斜,竟有种死相枕藉的荒凉感。”这种用法将物理空间的混乱与人的情绪关联,反而多了一层抽象的表达。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个成语在当代作品中逐渐被赋予新内涵。比如某部科幻小说写道:“外星病毒肆虐后,城市街道上电子设备堆积如山,如同数字时代的死相枕藉。”作者用“设备尸体”替代人类躯体,既保留了原意,又增添了时代特征。

为什么这类沉重的成语仍有生命力?或许因为它们像一面镜子,既能照见历史的残酷,也能映出现实的隐喻。我在读《三国演义》时发现,书中对“死相枕藉”的描写往往伴随着对和平的呼唤——惨烈场景反而强化了反战思想,这种反差感值得玩味。

从语言演变角度看,这类成语就像被重新组装的乐高积木。年轻人用“考试周图书馆堪称死相枕藉”调侃学业压力时,既消解了原词的沉重感,又创造出集体共鸣。语言的生命力,恰恰在于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有个细节常被忽略:这个成语中的“枕藉”二字本指纵横交错,暗示无序中的关联性。就像暴雨后沙滩上贝壳的排列,看似杂乱却暗含自然规律。这种矛盾的美学,或许正是汉语独特的魅力所在。

最后想分享个观察:当我们在使用这类传统成语时,本质上是在参与文化记忆的传递。每个时代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它们,让古老的词汇持续焕发新生——这何尝不是对抗“语言消亡”最温柔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