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ǐ
  • y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dǐ mō yuè

成语解释:同“水中捞月”。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谚语至理》:“赊酒时风花雪月,饮之时流星赶月,讨钱时水底摸月。喻世之无赖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白费力气

繁体字形:水底摸月

英文翻译:dredge the moon out from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水底摸月的意思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底:[dǐ]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5.何,什么:底事伤感。6.古同“”,达到。[de]同“”。

摸:1.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我摸了摸他的脸,觉得有点儿发烧。2.用手探取:摸鱼。他在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一张纸条来。3.试着了解;试着做:摸底。逐渐摸出一套种水稻的经验来。4.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摸到床边开亮了灯。摸了半夜才到家。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成语评论

水底摸月”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月亮明明挂在天上,为什么非要去水里捞它呢?其实这正是成语的巧妙之处——它用夸张的画面感告诉我们:有些目标看似触手可及,实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比如老张听说炒股能暴富,把全部积蓄投进股市追涨杀跌,结果亏得血本无归。邻居劝他收手,他反而梗着脖子说:“高风险才有高回报!”这就像举着竹篮往池塘里舀月亮,水波一荡,倒影就碎了。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知道是徒劳,为什么还有人前仆后继做这种事?这其实暴露了人性的有趣矛盾——我们总会被表面现象迷惑,就像夜市套圈游戏里闪闪发光的奖品,明明知道竹圈轻飘飘的套不住,还是忍不住想试试运气。

不过换个角度看,“水底摸月”的故事也有积极启示。去年我表弟创业失败,但他通过这次经历积累了管理经验,后来在职场反而升职了。虽然当初追逐的“月亮”没捞着,但扑腾时溅起的水花,说不定就藏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实中更常见的是“半水半月”的情况。同事小王天天喊着要考注册会计师,书买了一大摞却从不翻开,这不就是蹲在池塘边比划姿势,连水都没沾湿吗?可见真正可怕的不是目标遥不可及,而是光说不练的自我欺骗。

从个人经历来说,我倒觉得“水底摸月”式的尝试未必全是坏事。三年前我报名翻译资格考试时,周围人都说通过率太低,劝我别白费功夫。虽然第一次确实没考过,但备考过程中提升的英语能力,让我意外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有时候,朝着月亮游的过程,比能不能摘到月亮更重要。

下次遇到看似不切实际的目标时,不妨先用手试试水温。如果发现真是水中的月亮倒影,及时调整方向就好;但若是经得起现实检验的梦想,哪怕要造船搭梯才能触及,也未尝不可放手一搏。毕竟人类登月的神话,最初不也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