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ǐ
  • lāo
  • míng
  • y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dǐ lāo míng yuè

成语解释:到水底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塞鸿秋·先题》曲:“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撒,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指白费力气

繁体字形:水底捞明月

英文翻译:Fishing for the moon

水底捞明月的意思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底:[dǐ]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5.何,什么:底事伤感。6.古同“”,达到。[de]同“”。

捞:1.从水或其他液体里取东西:打捞。捞饭。捞鱼。2.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趁机捞一把。3.顺手拿:披上衣服,捞起铁锹就走。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成语评论

水底捞明月”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从水里打捞月亮,实际用来比喻白费力气、徒劳无功。比如有人花了一整天整理杂乱的文件,结果电脑突然死机,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朋友可能会拍拍他的肩说:“你这简直是水底捞明月啊!”

这时候有人问:为什么用“捞月亮”来比喻徒劳呢?其实古人早就发现,水中的月亮只是倒影,再怎么伸手也抓不住。就像我们执着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比如想用竹篮打水,或者试图说服一个坚决不改变主意的人——这类行为本质上和捞月亮一样,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结果。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有个同事总想通过加班讨好上司,却从不提升专业能力,结果三年都没升职。这让我想到:我们是否也常陷入“虚假努力”的陷阱?就像拿着渔网在喷泉池里捕鱼,看似动作不停,实际选错了战场。这时候更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眼前的目标,究竟是真实的月亮,还是水中的幻影?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聪明的人,有时越容易“水底捞明月”。比如程序员花两周优化一个根本没人用的功能,设计师反复调整用户根本注意不到的细节。这时候需要跳出来看全局——就像站在池塘边的人如果后退两步,就会发现真正的月亮其实挂在天上。关键在于区分“值得坚持的事”和“自我感动的执着”。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成语不是要否定努力,而是提醒我们关注努力的方向。就像古人虽然捞不到水中的月亮,但由此学会了观察天文、制作工具,最终人类真的登上了月球。当我们意识到在“捞水月”时,不妨把这当成调整航向的契机,毕竟真正的明月,永远值得仰望与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