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ǐ
  • yuè
  • jìng
  • xi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yuè jìng xiàng

成语解释:水中月,镜中像。指一切虚幻的影像。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

成语出处:唐·裴休《唐赐紫方大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虚幻的东西

繁体字形:水月鏡像

英文翻译:Water moon image

水月镜像的意思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镜:1.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镜子(亦指“眼镜”)。镜台。镜匣。镜奁。铜镜。穿衣镜。2.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镜头。镜片。眼镜。胃镜。凸镜。凹镜。三棱镜。望远镜。显微镜。3.监察,借鉴:镜戒。4.照耀:“荣镜宇宙”。

像:1.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画像。塑像。肖像。2.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球面镜、透镜、棱镜等反射或折射后所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分为实像和虚像。3.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他的面貌像他哥哥。4.好像:像要下雨了。5.比如:像大熊猫这样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6.姓。

成语评论

水月镜像”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事物,但它到底能用在哪些场景呢?举个例子:“他追求的名利,不过是水月镜像,看似触手可及,实则一碰就碎。”这里用“水月镜像”比喻虚妄的欲望,提醒人们放下执念。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水月镜像’而不是直接说‘虚假’?”其实这个成语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用自然现象作比喻,既保留了诗意的美感,又暗含“美好却不可得”的警示。

再比如描述人际关系时,可以说:“社交网络上的点赞互动,像极了水月镜像的热闹——屏幕熄灭后,只剩冰冷的沉默。”这里既点出了表面繁荣的虚幻,又不带批判色彩。有人可能会困惑:“这种比喻会不会过于消极?”恰恰相反,中性的表述反而让人更容易反思:我们是否在追逐镜中幻影时,忽略了真实的情感联结?

个人认为,“水月镜像”的深层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当年轻人说“追星就像追逐水月镜像”,他们并非否定美好,而是清醒认识到:有些光芒注定用来仰望而非占有。这种认知既不否定理想的存在,又为现实行动划出理性边界,反而让生活更具韧性。

回到成语本身,它的魅力在于留白空间。就像欣赏水墨画时,留白处往往藏着更多意境。下次看到湖面倒映的月亮,或许可以这样想:认清镜花水月的本质,不是要打破美好,而是学会在虚实之间舞蹈。毕竟,知道彩虹终会消散,才不会错过当下撑伞看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