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ǐ yuè jìng huā
成语解释: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虚幻景象。
成语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虚幻的东西
繁体字形:水月鏡蘤
英文翻译:insubstantial objects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镜:1.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镜子(亦指“眼镜”)。镜台。镜匣。镜奁。铜镜。穿衣镜。2.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镜头。镜片。眼镜。胃镜。凸镜。凹镜。三棱镜。望远镜。显微镜。3.监察,借鉴:镜戒。4.照耀:“荣镜宇宙”。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提到“水月镜花”,很多人会联想到那些看似美好却难以触及的事物。比如有人拼命追求财富自由,以为赚到某个数字就能无忧无虑,结果发现压力反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这不正是“水中捞月”的现实版演绎吗?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引发共鸣?其实它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常常把表象当作真相。就像刷短视频时被精心设计的“完美生活”吸引,殊不知镜头外的场景可能一地鸡毛。这种反差恰恰印证了“镜中花”的虚幻特质。
有个朋友曾跟我分享他的创业经历:初期看着竞争对手门庭若市,焦虑得整夜失眠。后来实地考察才发现,对方的热闹场面多半是请群众演员撑场。这让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追逐的“成功模板”,可能就像水里的月亮,伸手去抓反而搅碎了倒影。
虚幻就毫无价值吗?倒也不尽然。艺术家常借助这种意象传递深层情感,比如李白的“对影成三人”,正是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孤独心境。当代设计中流行的镜面装置艺术,不也在用“看得见摸不着”的特性引发观众思考吗?
有个有趣的观察:直播带货时,主播反复强调“最后三个库存”,实际上后台可能还有三百件存货。这种营销套路能奏效,本质上利用了“镜花水月”的心理效应——越是看似稀缺的东西,越容易激发占有欲。但消费者收货后往往会发现,商品和直播间里的展示判若云泥。
站在个人角度,我认为这个成语更像面透视镜。当遇到令人心动的机会时,不妨多问自己:这是真实的愿景,还是别人制造的幻象?就像站在湖边欣赏月色固然美好,若非要跳进水里打捞,反倒可能湿透衣裳。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或许才是与“镜花水月”相处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