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 shēng hài mìng
成语解释:杀害生命
成语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想这做屠户的,虽是杀生害命,还强以俺做吏人的瞒心昧己,欺无害人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殺生害命
英文翻译:Killing lives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害:1.祸害;害处(跟“利、益”相对):灾害。虫害。为民除害。吸烟对身体有害。2.有害的(跟“益”相对):害虫。害鸟。3.使受损害:害人不浅。你把地址搞错了,害得我白跑了一趟。4.杀害:在数日前被害。5.发生(疾病):害眼。害了一场大病。6.又同“曷”hé。
命:1.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2.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xiàng)。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3.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命。遵命。命令。使命。4.给予(名称等):命名。命题。命意。5.指派,使用:命官。
成语“杀生害命”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为了私利或恶意而伤害生命的行为。比如有人捕杀珍稀动物牟取暴利,这种行为就可以被称作“杀生害命”。但问题来了: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动物身上吗?其实不然,它也可以形容对人命的漠视。比如小说里反派为争权夺势滥杀无辜,作者可能会写道:“他早已深陷杀生害命的泥潭。”
为什么这个成语在现代仍有警示意义?试想一个场景:某工厂为降低成本,偷偷排放有毒废水导致鱼群大面积死亡。附近村民痛心疾首地说:“这不就是当代版的杀生害命?”通过这个例子能看出,成语的应用场景早已突破字面意义,延伸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层面。
有人可能会问:日常说话用这个成语会不会太严肃?这要看具体语境。若是讨论食品安全事件,说“用工业原料冒充食品添加剂,简直是杀生害命”,既贴切又具冲击力。但如果是朋友开玩笑说“你踩死蚂蚁也算杀生害命啊”,就明显带着调侃意味了。可见成语的严肃性会随语境产生变化。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背后折射着中国人“敬畏生命”的传统智慧。记得小时候奶奶常说:“蝼蚁尚且贪生,做事要留余地。”这种朴素的生存哲学,在今天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更显珍贵。当看到有人为保护野生动物奔走呼号,或是医生在疫情中舍命救人,其实都是在用行动诠释“反杀生害命”的现代价值。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也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意。当年轻人说“熬夜就是在杀生害命”,虽然带着戏谑,却传递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这种创造性使用,让古老词汇始终活跃在当代话语体系中。或许再过百年,“杀生害命”又会衍生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新内涵,这正是汉语言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