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àn yán wú dì
成语解释: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无地:没有容身之地。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
成语出处:唐 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极其羞愧,无地自容
繁体字形:汗顔無地
英文翻译:Effrontless
汗:[hàn]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hán]可汗(kèhán)的简称。
颜:1.面容,脸色,脸面:容颜。开颜。颜面。颜色。笑逐颜开。鹤发童颜。2.色彩:颜料。五颜六色。3.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汗颜无地”这个成语,光听字面意思就让人感觉脸上发烫。比如有人问:“领导当众夸我项目做得好,但我心里清楚是同事偷偷帮我改的数据,这种时候用‘汗颜无地’合适吗?”答案是肯定的——当你的实际表现和外界评价严重不符时,那种羞愧到想钻地缝的心理,用这四个字再贴切不过。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和‘无地自容’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两个成语像双胞胎,细微差别在于侧重点。“无地自容”更强调羞愧到没处躲的状态,而“汗颜无地”则通过“流汗”的动作,把脸红心跳的生理反应都刻画出来了。比如学生抄袭论文被老师识破,他涨红着脸支支吾吾,这就是“汗颜无地”的鲜活场景。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需要这个成语的时刻。同事聚餐时,大家轮流夸某道菜好吃,结果发现是你偷偷点的外卖;运动会上信心满满报名短跑,结果起跑就摔了个大马趴。这些令人脚趾抠地的尴尬时刻,用“汗颜无地”来形容既准确又带着点幽默的自嘲。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交中有了新用法。当朋友在群里晒出PS过度的自拍,你评论“美到认不出”后,对方回个“原图在此”的表情包,这时候回复“汗颜无地.jpg”反而能化解尴尬。这种用传统文化应对网络时代的智慧,倒让老成语焕发了新生机。
有个观察挺有意思:越是重视面子的人,越容易陷入“汗颜无地”的境地。就像过度包装的礼物拆开瞬间的窘迫,与其事后羞愧,不如从一开始就坦诚相待。毕竟真正的体面,从来不需要靠虚张声势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