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成语解释: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江郎才儘
英文翻译:the imaginative power in writing has declined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郎:[láng]1.古代官名:侍郎。员外郎。2.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放牛郎。女郎。3.女子称丈夫或情人:郎君。情郎。4.旧时称别人的儿子:大郎。令郎。5.姓。[làng]见〖屎壳郎〗。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原本才华横溢的人突然失去创造力。比如,一位作家曾连续写出三部畅销小说,但最近半年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同事安慰他:“别焦虑,你这是暂时性‘卡壳’,不是真的江郎才尽。”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出现“江郎才尽”的现象?其实,这和大脑的疲劳机制有关。长期高强度输出创意,就像一块电池被过度放电,需要充电才能恢复。比如设计师小王连续熬夜赶方案后,突然发现自己连最简单的配色都拿不定主意。这时候如果强行逼自己工作,反而会加深挫败感。
那么如何避免陷入这种困境呢?有个有趣的例子:某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团队每季度会安排“灵感周”,期间不写代码,而是集体参观美术馆或参加手工课。这种刻意切换场景的做法,反而让他们的代码质量提升了30%。这说明,新鲜体验能激活大脑不同区域的连接。
有人质疑:现代人工作节奏这么快,哪有时间“充电”?其实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方法。比如短视频编导小林会在通勤时用语音备忘录记录灵感碎片,周末再花两小时整理。这种“碎片化输入+集中处理”的模式,既符合快节奏生活,又保证了创作活力。
我个人认为,“江郎才尽”更像是个伪命题。所谓才华枯竭,往往是因为我们被固定模式困住了。就像小时候玩万花筒,转动角度就能看到全新图案。试着把每天走的路换个方向,把工作台的摆设调整位置,甚至只是换支不同颜色的笔,都可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契机。
最后看个学生案例:高三学生小张一模考试作文拿了满分,二模却连及格线都没达到。班主任没有批评他,反而建议他暂时放下作文书,去操场打场篮球。结果三模考试时,他的文章里出现了“运球突破时感受到的节奏感”这样鲜活的比喻。有时候,解决问题的答案恰恰藏在问题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