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ōng
  • sān
  • qi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é dōng sān qiè

成语解释:指亡失的书籍。

成语出处:语出《汉书 张安世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书籍等

繁体字形:河東三箧

英文翻译:Three suitcases of Hedong

河东三箧的意思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箧:小箱子:书箧。藤箧。行箧。

成语评论

河东三箧”这个成语,许多人第一次听可能会有点懵——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典故出自汉代张安世的故事。相传他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但因为记忆力超群,事后竟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如今我们用它来形容那些“过目不忘”的人,比如:“别看老李平时话不多,他可是公司里活生生的河东三箧,去年项目的所有数据都能脱口而出。”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用电脑存资料了,这种强调记忆力的成语还有意义吗?其实这个成语真正想表达的,是人对知识的深度消化能力。就像同事小王虽然总用笔记软件,但每次开会时,他总能结合三年前的案例提出新思路,这种“调用知识库”的能力,不就是现代版的河东三箧吗?

在家庭教育中,这个成语也能派上用场。比如邻居家的初中生背课文总犯难,他妈妈没有责怪,而是说:“咱们不着急,试着像河东三箧那样先理解故事脉络。”结果孩子把《岳阳楼记》改编成漫画,反而记得更牢了。可见死记硬背不是目的,关键在建立知识间的联结。

个人觉得,现在年轻人习惯用手机“外挂”记忆,反而让这种能力显得珍贵。上周在咖啡馆遇见个大学生,她手机没电的情况下,居然能凭记忆画出完整的思维导图。这种不依赖电子设备的“原始技能”,在关键时刻往往能派上大用场。

最后留个思考:当人工智能能存储海量信息时,人类的记忆力还重要吗?其实就像导航软件普及后,认路能力反而成为区分专业司机的重要标准。真正的河东三箧,不在于记住多少信息,而在于如何让知识在脑中形成活水,随时能浇灌出新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