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
成语解释: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英文翻译:30 years of Hedong, 30 years of Hexi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老话,到底在说什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年轻时在国企工作,身边人都羡慕他的“铁饭碗”;可二十年过去,他的公司因技术落后被市场淘汰,而当年不被看好的互联网行业却成了香饽饽。这不正是时代风向的悄然转变吗?
为什么说世事总在变化?看看手机行业就明白了。诺基亚曾占据全球40%市场份额,谁都以为它能永远称王。可谁能料到,触屏智能机的浪潮一来,这个巨头短短几年就被拍在沙滩上。而当时刚起步的苹果,如今已是科技界的标杆。这种更替不正是“河东河西”的生动写照?
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应该焦虑吗?我反而觉得这是自然规律。就像四季轮转,寒冬过后必有春暖花开。老家县城二十年前还是农田遍布,现在建起了科技园区;曾经需要坐三天火车才能见到的亲戚,如今视频通话就能天天见面。变化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何顺势而为。
有人问:“难道就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吗?”在我看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但这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心态。就像我父亲那代人,从抗拒移动支付到如今熟练使用健康码,适应变化的过程虽然辛苦,却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如何在变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许该学学竹子:风来时弯腰,风过后挺立。朋友阿芳从实体书店转行做知识付费,把二十年选书经验转化成线上课程,反而触达了更多读者。这种灵活转身,不正是应对“河东河西”的智慧吗?
最后说点个人感受:年轻时总想抓住确定性,现在反而觉得变化才是生机所在。就像黄河改道虽然会冲毁旧家园,但也会滋养新土地。与其担忧“三十年后的河西”,不如专注耕耘当下的河东——谁知道今天的努力,会不会在某个转弯处开出意外的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