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ài
  • shī
  • r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ǎ wài shī rén

成语解释: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

成语出处:明 李清《三垣笔记 附识中》:“其驰驱通义一带,亦不无微劳可悯。乞皇上法外施仁,俯从部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宾语、分句;指宽大处理罪犯

繁体字形:灋外施仁

英文翻译:with leniency

法外施仁的意思

法:1.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合法。犯法。变法。军法。婚姻法。绳之以法。依法治国。2.方法;方式:办法。用法。土法。加法。这件事没法儿办。3.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书。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师法。法其遗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现身说法。6.法术: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国:法语。法文。9.法拉的简称。一个电容器,充以1库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电容就是1法。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施:1.施行2.;施展:实施。措施。施工。无计可施。3.给予:施礼。施压力。4.施舍:施诊。施与。5.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施粉(搽粉)。施化肥。6.姓。

仁:1.仁爱:仁心。仁政。仁至义尽。2.敬辞,用于对对方的尊称:仁兄。仁弟。仁伯。3.姓。4.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仁儿。核桃仁儿。花生仁儿。虾仁儿。

成语评论

法外施仁”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矛盾,法律不是应该铁面无私吗?怎么还能“施仁”呢?举个例子吧:古代有个官员审案时,发现小偷是因为家乡闹饥荒才偷粮求生。他按律法判了罚银,但私下又自掏腰包给小偷路费和干粮,让他回乡重新生活。这时候,法律是“规矩”,而自掏腰包的行为就是“法外施仁”。

有人可能会问:法外施仁会不会破坏法律的权威?” 其实,这要看具体情况。比如现代司法中,法官如果遇到初犯且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犯罪,可能会判缓刑或社区服务,而不是直接送进监狱。这种“网开一面”不是纵容犯错,而是给人改过的机会。法律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在刚性规则中留一道柔性的缝隙,反而让制度更有生命力。

我曾在新闻里看过一个真实案例:超市抓到一位老人偷奶粉,调查发现他是为了给生病的孙子买营养品。店家最终选择不报警,而是联系了社区救助站。这种处理方式就是典型的“法外施仁”——既没有纵容违法行为,又用更人性化的方式解决问题。这让我想到,社会的温度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破例”的瞬间。

不过要注意的是,法外施仁不等于随心所欲。如果某位领导因为亲戚犯错就包庇纵容,这就成了徇私枉法。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维护公序良俗而灵活变通,后者则是为私利破坏规则。就像中医针灸,扎对穴位能治病,乱扎就会伤人。

生活中其实处处有“微型法外施仁”。比如老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迟交作业放宽期限,公司对突遇变故的员工考勤弹性处理。这些小事看似在打破规则,实际上是用包容心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毕竟,完全机械地执行所有规定,社会反而会变得冰冷僵硬。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必须紧急选择撞向违规闯红灯的行人,或是遵守交规的乘客,这时候的“法外施仁”该如何定义?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拷问我们对这个成语的理解边界。

法外施仁的造句

  1. 造句 我主已经知错了只求中堂法外施仁。
  2. 造句 恳祈恩台,大开慈隐,法外施仁,一语回天,得救归国,则恩台德海如山,西土众姓,无不衔恩於世世矣!临书不胜悚栗待命之至,谨启!
  3. 造句 是则法外施仁,该盗当无不感激甘心者也。
  4. 造句 但于法外施仁,原不因仁废法,正无庸鳃鳃过虑也。
  5. 造句 而且矿山上一律如此,处处皆然,并没一个老板肯法外施仁。
  6. 造句 讯实奏闻,文宗法外施仁,传旨宗人府及刑部尚书宣示朱谕,赐其自尽。
  7. 造句 法外施仁,使妾身皈经皈法而皈佛;五中戴德,祝小姐多福多寿以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