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èi rú quán dī
成语解释:形容触动伤心事,眼泪象泉水一样流出。
成语出处:唐 刘损《愤惋诗》之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涙如泉滴
英文翻译:the tears run like a bubbling spring
泪:眼泪;泪液:泪痕。热泪。泪如雨下。烛泪。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泉:1.泉水:温泉。矿泉。清泉。甘泉。2.泉眼。3.钱币的古称:泉币。4.姓。
滴:1.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水穿石。汗往下直滴。2.使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上几滴油。3.一点一点地向下落的液体:汗滴。水滴。4.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一滴汗。两滴墨水。
提到“泪如泉滴”,你是否好奇这个成语到底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简单来说,它形容眼泪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常用于表达极度悲伤或感动时的情绪状态。举个例子:当得知挚友即将远赴异国定居,她紧紧抱住对方,泪水如泉滴般打湿了衣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泪如雨下”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形容流泪不止,但“泪如泉滴”更强调眼泪持续流淌的形态,仿佛泉水源头不断;而“泪如雨下”则侧重眼泪密集落下。比如在电影高潮处,主角跪在亲人墓前无声哭泣的画面,用“泪如泉滴”会更贴合那种绵延不绝的哀伤。
在实际使用中,这个成语适合哪些场景呢?个人认为,它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日常生活中遇到真正触动人心的时刻也能巧妙运用。记得去年参加山区支教告别会时,孩子们围着我唱起送别歌谣,那一刻的感动让“泪如泉滴”成了最贴切的写照。
不过要注意,过度使用可能会削弱表达效果。就像辣椒能提味但不宜多放,成语的运用也需恰到好处。建议在描写关键情感转折点时使用,比如久别重逢、生离死别等具有强烈张力的场景,能让读者瞬间感受到人物情绪的浓度。
语言是流动的艺术,成语更是文化基因的载体。当我们说“泪如泉滴”时,其实是在传递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那些无法用简单词汇描述的深刻情绪,通过四个字就能引发共鸣。下次遇到值得记录的情感瞬间,不妨试试这个成语,让文字也带上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