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成语解释: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英文翻译:Mount Tai does not leave the soil, so it can become high
泰:1.平安;安宁:泰然。国泰民安。2.极;最:泰西。3.太;过甚:简略泰甚。富贵泰盛。4.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辞: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壤:1.泥土;松软的土:土壤。沃壤。2.地:天壤之别。3.地区;地域:穷乡僻壤。接壤。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这句成语,字面意思是泰山不拒绝任何一抔泥土的积累,才能成就它的巍峨。但背后传递的道理是什么?其实它想告诉我们:成就大事,需要包容和接纳不同的元素,哪怕它们看似微小或平凡。
为什么包容这么重要?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假设你想开一家小店,如果只卖自己喜欢的商品,可能顾客寥寥;但如果愿意观察别人的需求,进一些“不那么喜欢但受欢迎”的货,反而能吸引更多人流。这和泰山接纳土壤的逻辑一样——放下“只选对的”的执念,才能让结果变得更“对”。
再比如一家科技公司,如果只招聘顶尖名校毕业生,团队可能缺乏多样性思维;而敢于吸纳不同背景的人才,反而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就像泰山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粒沙,看似独立,组合起来才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积累的智慧藏在细节里。我曾在工作中遇到一位前辈,他有个习惯:每次会议后都把同事随口提的建议记在手机里。三年后他主导的项目,竟然整合了上百条这类“碎片化灵感”。这让我联想到泰山——那些曾被忽视的“土壤”,或许正是未来高度的基石。
有人可能会问:“接纳一切不会失去方向吗?”其实关键在于筛选而非全盘接收。就像农民种地,既要施肥也要除草。泰山并非盲目堆砌,而是在地质运动中自然选择,最终形成稳固结构。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态平衡:保持开放心态,同时用理性判断价值。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对当代人尤为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习惯用“屏蔽”来对抗焦虑,但真正的成长往往来自接触不同观点。就像登山时,只有愿意踏过碎石路的人,才有机会看到云海之上的日出。
下次遇到与自己想法相左的人或事,不妨想想泰山的姿态。或许今天的“异见”,就是明天突破瓶颈的钥匙。毕竟,大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深;人生不拒经历,故能成其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