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ú xuè chéng qú
成语解释:渠:水渠。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5回:“四国兵将无不贾勇争奋,杀得齐兵尸横原野,流血成渠。”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战争残酷
繁体字形:流血成渠
英文翻译:Bleeding into a canal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渠:[qú]1.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渠道(亦指途径,门路)。沟渠。2.大:渠帅。渠魁(首领)。3.方言,他:渠侬(他,他们)。渠辈。4.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jù]岂:“掾部渠有其人乎?”
提到“血流成渠”,你可能会联想到古装剧里的战争场面——但这个词到底怎么用?先看一个例子:“起义军与官兵激战三日,城中街道血流成渠,连青石板都被染成了暗红色。”这种画面感极强的描述,是不是瞬间让你感受到战斗的惨烈?
问题一:这个成语必须用在真实流血场景吗?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描述市场竞争时可以说:“两家公司价格战打到第三个月,整个行业利润血流成渠,中小商家叫苦连天。”这里用夸张手法,生动传达出恶性竞争带来的伤害。
问题二:现代写作还能用这种血腥成语吗?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分寸把握。在历史小说或灾难报道中,这个词能增强冲击力;但日常沟通中若滥用,反而容易显得用力过猛。就像辣椒酱,拌面时加两滴提味,倒半瓶就会呛嗓子。
有个有趣的观察:随着时代发展,“血”的象征意义在扩大。比如环保题材作品里,可能这样写:“化工厂偷排十年,河床里沉淀着墨绿色的毒液,简直像条现代工业版的血流成渠。”这种创造性转化,让老成语焕发新生命。
最后要提醒的是,任何比喻都是双刃剑。去年某游戏宣传文案用“玩家热情血流成渠”来形容销量火爆,结果引发争议。这说明词语携带的情感重量,需要我们根据具体语境谨慎掂量。
语言就像活水,成语的使用不该困在字典定义里。下次当你想要表达某种“触目惊心的累积效应”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或许它能帮你打开新的表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