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shí zhěng shì
成语解释:济:救助。形容拯济救助时世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列传》:“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挽救社会
繁体字形:濟時拯丗
英文翻译:Saving the world
济:[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拯:救:拯救。拯民于水火之中。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济时拯世”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到底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在危急时刻帮助社会渡过难关”。比如疫情期间,医护人员连夜赶制防护服支援前线,这就是典型的“济时拯世”——普通人用具体行动回应时代的需求。
有人可能会问:普通人真能做到济时拯世吗?其实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去年郑州暴雨时,包子铺老板老李打开店门让路人避雨,免费提供热水和充电,后来这条街的商铺纷纷效仿。这种自发的互助网络,本质上就是用微小力量构建起的安全网。
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看看最近的极端天气就知道答案。台风席卷沿海时,渔民自发组成救援队;山火蔓延时,村民用摩托车运送物资。这些场景让我想到:所谓“济时”不一定非要等待英雄,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第一响应人”。
有人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怎么办?其实就像拼图游戏,每块碎片都有自己的位置。程序员开发灾害预警系统,教师教孩子急救知识,甚至年轻人转发准确的救灾信息——这些都在用不同方式参与“拯世”。我特别欣赏社区里退休工程师张大爷,他带着邻居们改造老旧电路,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种精神如何持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把应急状态下的善意转化为日常准备。日本很多家庭常年备着应急包,德国社区定期组织防灾演练。与其说“济时拯世”是瞬间壮举,不如看作长期积累的危机意识与协作能力。就像打篮球,关键时刻的绝杀,离不开平时千百次的战术配合。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挑战,但应对方式始终相通:保持清醒的判断,善用身边的资源,相信联结的力量。下次遇到突发状况时,不妨先问自己:此刻我能做点什么让情况变得好一点点?答案可能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