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
  • wén
  • qi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ēn wén qiǎo dǐ

成语解释:罗织罪名,蓄意毁谤。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深文巧詆

英文翻译:Slander deeply and skillfully

深文巧诋的意思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诋:骂;说人坏话:丑诋。诋毁。

成语评论

小明刚进公司时,同事老王总在会议上引用公司规章的冷门条款点评他的方案。比如上周讨论报销流程时,老王突然翻出三年前的补充规定,说小明的表格格式不符合附录C第7.2条。后来小明才发现,那些条款早就被新制度替代了。这算不算"深文巧诋"呢?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这么复杂的方式找茬?其实就像学生时代查寝,有人专挑寝规里"被子必须叠成豆腐块"这种细则扣分。这种行为看似合规,实则是利用规则的复杂性来打压他人,既隐蔽又让人难以反驳。

记得邻居张叔处理家庭纠纷时,亲戚拿着十年前的遗嘱复印件,揪着某个标点符号说事。张叔直接请来公证处人员,发现对方引用的版本根本未生效。这种案例告诉我们,遇到"深文巧诋"不必慌张,很多看似高深的条文可能只是纸老虎。

在社区调解现场见过有意思的一幕:李大妈投诉楼上脚步声大,物业条例里确实有"不得发出非常规响动"的条款。楼上住户搬出分贝监测仪,证明声音完全达标。调解员笑着说:"条款里的'非常规'需要具体标准,不能变成万金油式的指责工具。"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尤其要注意这种现象。现在各种规章制度多如牛毛,就像手机里的用户协议,动辄上万字。有些人专门钻研这些文字游戏,就像在迷宫墙上凿暗门。但反过来看,这也提醒我们要培养"规则免疫力"——既要遵守规范,也要学会识别恶意曲解。

最近帮朋友处理租房纠纷时发现,中介搬出合同里"日常维护"的模糊定义拒修空调。我们直接联系了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指出格式条款需作有利于承租方的解释。这件事让我明白,面对文字陷阱时,专业支持和理性沟通才是破局关键。

下次遇到有人用生僻条款挑刺时,不妨先深呼吸。就像破解魔术戏法,保持冷静才能看清背后的手法。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本应是保护伞,不该成为伤人的暗器。当我们都能以更阳光的心态理解规则,那些"深文巧诋"的把戏自然就会失去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