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ǎi fèi bō fān
成语解释: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江翻”。
成语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人喧呼海沸波翻,马嘶喊山崩地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海沸波飜
英文翻译:Sea boiling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沸:沸腾:沸油。扬汤止沸。水沸后自动断电。沸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响)。
波:1.波浪:波纹。随波逐流。2.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介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前进。最常见的有机械波和电磁波。通常也可分为横波和纵波。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姓。
翻:1.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推翻。翻身。车翻了。人仰马翻。2.为了寻找而移动上下物体的位置:翻箱倒柜。从箱子底下翻出来一条旧围巾。3.推翻原来的:翻供。这桩冤案终于翻过来了。4.爬过;越过:翻墙而过。翻山越岭。5.(数量)成倍地增加:翻番。翻了几倍。6.翻译:把德文翻成中文。7.翻脸:闹翻了。把他惹翻了。
“海沸波翻”这个成语听着挺大气,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现实的例子:台风过境时,渔民们望着远处巨浪翻滚的场面,忍不住感叹:“这真是海沸波翻,今天渔船是出不了港了。”这时候我们自然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其实它不只是描述自然景象,更能传递出人们面对动荡局面时的心境。
换个现代场景理解更直观。比如当某个行业突然出现政策大调整,从业者可能用“市场如海沸波翻”来形容现状。这里藏着个关键问题:成语是否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其实不然。去年某科技公司遭遇舆论危机,CEO反而在内部信里写道:“海沸波翻处方见舵手真章”,巧妙地把危机转化为展现领导力的契机,这种用法就带着积极意味。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转折点上。记得刚创业时遇到资金链断裂,合作伙伴突然撤资,那种感觉就像被抛进怒海中央。现在回头看反而觉得,正是那段“海沸波翻”的日子,逼着我们摸索出了轻资产运营的新模式。有时候外在的动荡反而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再看人际交往中的妙用。朋友曾这样形容家庭矛盾:“我爸听说我要改专业时,家里简直海沸波翻。”这句话既保留了成语的气势,又让严肃话题变得鲜活。有趣的是,后来他父亲参观过相关实验室后态度180度转变,印证了“浪涛再猛终会平息”的道理。
文学创作中更有独特韵味。某部小说描写革命前夕的社会,用“京城如海沸波翻的汤锅”作比,既暗示暗流涌动,又透着即将沸腾的变革气息。这种用法跳出了单纯的自然景象描摹,赋予成语更深层的时代隐喻价值。
回到日常生活,下次遇到突发状况不妨试试这个表达。快递错件导致项目延误,可以说“这两天办公室海沸波翻的”;孩子升学志愿引发家庭讨论,用“家里最近有点海沸波翻”既形象又留有余地。语言就像冲浪板,掌握好成语的用法,能在交流的浪潮里玩出更多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