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ān
  • āi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uān āi zhī lì

成语解释:比喻微小的力量。

成语出处:宋·岳珂《金佗粹编》第九卷:“念臣寒陋无堪,上感圣恩,备员军事,未有涓埃之力,以报国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多用于自谦

繁体字形:涓埃之力

英文翻译:Trickle down power

涓埃之力的意思

涓:细小的流水:涓埃。涓滴。

埃:1.灰尘;尘土:尘埃。黄埃蔽天。2.长度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Å。1埃等于10-10(一百亿分之一)米。主要用来计量微小长度。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瑞典物理学家埃斯特朗(AndersJonasÅngström)而定的。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成语评论

涓埃之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实际生活中其实很接地气。比如同事小张负责的项目需要大家帮忙提建议,他会上来先说:“这次方案修改全靠大家的意见,我不过是尽了涓埃之力。”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其实是在主动弱化自己的功劳,同时突出团队的协作价值——既表达了谦虚,又给他人留足了展示空间。

再举个真实的场景:社区组织垃圾分类宣传,王阿姨每次活动都主动整理传单。当别人夸她热心时,她摆摆手说:“和志愿者们比起来,我这真是涓埃之力。”这里有什么学问?她用这个成语巧妙平衡了“参与感”和“谦逊感”,既不让人觉得过度邀功,又传递出持续参与的正能量。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年轻人还爱用这种老成语吗?我观察到,在职场邮件结尾处反而常见类似表达。比如实习生完成数据分析后写道:“感谢各位前辈指导,报表制作仅尽涓埃之力,不足之处还请指正。”这种用法既符合职场礼仪,又比直白的“我做得不多”更有文化厚度。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自带“量变到质变”的哲学。就像邻居老李常年坚持在小区花坛种花,别人觉得他“就种几株月季算什么”,但十年下来那片荒地被改造成了网红打卡点。他总说“不过尽了点涓埃之力”,可谁都知道,正是无数个微小努力的叠加,才让改变真正发生。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玩法。直播带货的主播介绍产品时会说:“这款助农产品,我们直播间只能尽涓埃之力,但相信屏幕前的你们汇聚起来就是洪荒之力。”这种旧词新用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注入了集体力量的现代解读,反而比直白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更有记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