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ǎn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uǎn mǎ zhī lì

成语解释: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自谦

繁体字形:犬馬之力

英文翻译:labour of dogs and horses

犬马之力的意思

犬:狗:警犬。猎犬。牧犬。军用犬。丧家之犬。鸡鸣犬吠。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成语评论

犬马之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像狗和马那样为主人拼命干活。比如有人对老板说:“您待我这么好,我一定效犬马之劳!”这可比普通表决心更带劲,透着股子忠肝义胆的劲儿。

为什么古人要选犬马作比喻?原来狗看家护院从不偷懒,战马冲锋陷阵绝不退缩。明朝郑和下西洋时,随行将士常说“愿效犬马之力”,既表达了团队精神,又暗含了冒险犯难的勇气。

现代职场里这个成语还适用吗?我觉得要看场合。新人入职时跟主管说“定当尽犬马之劳”,既显诚恳又不过于卑微。但要注意分寸,现在讲究的是双向奔赴的职场关系,光表忠心不如真本事来得实在。

成语背后藏着什么智慧?表面看是忠诚信义,深层其实是量力而为的哲学。就像小区物业老王常说的:“帮邻居搬家具是应该的,但要是让我修核电站,那真是超出犬马之力了。”这话既幽默又提醒大家:承诺前得掂量自己的能耐。

有人觉得这成语过时了吗?我倒认为换个场景照样鲜活。朋友创业拉你入伙,回句“兄弟的事我必尽犬马之力”,比冷冰冰的“好的”有温度得多。关键不在词语本身,而在说这话时的真心实意。

文化传承就像接力跑,老词语用出新味道才显生命力。下次遇到需要表态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带点古风的表达,说不定能成为沟通中的亮眼点缀。重要的是记住:真正的效力不在嘴上,而在行动中的那份赤诚。

犬马之力的造句

  1. 造句 既如此,只要不背天地道义,某家愿为公子效犬马之力!
  2. 造句 好,坛主好气魄,就凭您这句话,杜翊自愿为你效犬马之力。
  3. 造句 怒风的术法传授,日后也效以犬马之力。
  4. 造句 小人定当效犬马之力,不负老爷重托。
  5. 造句 小姐对小人恩同再造,小人必当尽犬马之力,今后这条烂命,便是小姐的了。
  6. 造句 好志气,公子大才,若不嫌我失身从贼,周愿今后跟随公子,效犬马之力。
  7. 造句 孟振荣称愿为刘总指一条明路,为其摆脱目前的困境效一点犬马之力。
  8. 造句 主公要想治国强兵,则此五人就足够了,要想成就霸业,臣虽不才,可效犬马之力。
  9. 造句 主公,我何德何能受此大义啊!如今我如梦初醒!今后定当效犬马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