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ní yáng bō
成语解释:淈:搅浊;扬:掀起。搅混泥浆,掀起波浪。形容人没有主见,随大流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没主见
繁体字形:淈泥揚波
英文翻译:Raise the waves with mud
淈:搅浑;扰乱。
泥:[ní]1.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2.像泥的东西:印泥。枣泥。[nì]1.用灰、泥等涂塞:泥墙。泥炉膛。2.死板;不灵活:拘泥。
扬:1.高举;向上升: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飘扬。飞扬。3.往上撒:扬场。4.传播出去:宣扬。5.称赞:颂扬。表扬。6.指江苏扬州:扬剧。
波:1.波浪:波纹。随波逐流。2.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介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前进。最常见的有机械波和电磁波。通常也可分为横波和纵波。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姓。
“淈泥扬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描述的现象却很常见:有人故意把水搅浑,趁机浑水摸鱼。比如办公室里,同事A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误,突然在会议上扯出一堆无关的数据,试图转移话题。这时候你可能会想:“他到底是想解决问题,还是想把局面搞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社交媒体上,某明星被爆出负面新闻后,突然出现大量“知情人士”爆料其他明星的八卦,评论区瞬间变成混战。这时候核心问题就被模糊了——人们忙着吃新瓜,反而忘了最初讨论的事件真相。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淈泥扬波?”其实这和光线太强时我们会眯眼一个道理。当某些人无法直面问题时,制造混乱就成了他们的“护目镜”。就像菜市场里商贩突然打翻鱼筐,趁着众人捡鱼的混乱,把不新鲜的鱼偷偷塞进顾客的塑料袋。
但换个角度看,这种现象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去年小区物业费涨价引发争议时,有业主翻出三年前的绿化整改方案转移矛盾。这时候最聪明的做法不是跟着争吵,而是像捞金人那样,在浑水中保持定力——先把问题清单列清楚,再逐个讨论。毕竟,浑水里的鱼虽然难抓,但沉底的真相永远不会游走。
个人认为,面对淈泥扬波的行为,与其指责“搅浑水的人”,不如培养自己的“水质检测能力”。就像暴雨过后,有经验的农夫会等河水沉淀再取水浇地。工作中遇到故意混淆重点的情况,不妨用“三点归纳法”:这件事的核心矛盾是什么?哪些是干扰信息?我能做什么来推动解决?当我们学会在混沌中搭建思考的脚手架,搅动的泥浆反而会成为垫高视野的土壤。
下次看到微信群聊突然偏离主题,或是合作方抛出一堆专业术语绕圈子时,不妨在心里画个分隔符。就像淘金者用的滤网,筛掉泥沙,留下金粒。毕竟,再浑浊的浪花也改变不了河流的走向,清醒的人永远能找到自己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