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
  • y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á ní yáng bō

成语解释:谓同流合污,随俗浮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没主见

繁体字形:滑泥揚波

英文翻译:Gliding in the mud

滑泥扬波的意思

滑:1.光滑;滑溜:又圆又滑的小石子。长满青苔的路很滑。2.滑动;滑行:滑冰。滑雪。滑了一跤。3.油滑;狡诈:耍滑。滑头滑脑。这个人滑得很。4.跟“过去”连用,表示用搪塞或瞒哄的方法混过去:这次查得很严,想滑是滑不过去的。5.姓。

泥:[ní]1.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2.像泥的东西:印泥。枣泥。[nì]1.用灰、泥等涂塞:泥墙。泥炉膛。2.死板;不灵活:拘泥。

扬:1.高举;向上升: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飘扬。飞扬。3.往上撒:扬场。4.传播出去:宣扬。5.称赞:颂扬。表扬。6.指江苏扬州:扬剧。

波:1.波浪:波纹。随波逐流。2.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介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前进。最常见的有机械波和电磁波。通常也可分为横波和纵波。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姓。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事都在摸鱼,你原本想认真工作,结果也跟着刷起了手机。这时候,“滑泥扬波”这个成语就特别贴切——就像搅动泥浆掀起浊浪,原本清澈的水流被周围环境带偏了方向。

举个真实的例子:小王刚入职时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准备材料。三个月后,他发现部门同事都在迟到早退,现在他不仅踩着点打卡,午休还自动延长半小时。用领导的话说:“新人就像块白布,掉进染缸就跟着变色了。”这不正是“滑泥扬波”的现实写照吗?

为什么说“滑泥扬波”是贬义词?

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主动放弃原则”。就像站在湍急的河流中,明明可以站稳脚跟,却选择跟着浑浊的水流打转。有次我在社区做志愿者,原本坚持垃圾分类,可看到其他志愿者图省事混装垃圾,差点就跟着妥协。后来想明白:环境的影响力再大,最终决定松手的还是自己的手。

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明朝海瑞在贪腐成风的官场中,坚持穿布衣吃糙米。同僚们嘲笑他“不合时宜”,但正是这种“逆流而上”的倔强,让他在史书中留下了清名。这告诉我们,对抗“滑泥扬波”需要认知觉醒——知道自己站在泥潭里,才能找到上岸的方向。

如何在现实中避免被环境同化?

我的经验是建立“环境隔离带”。就像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面对负面环境时,可以给自己设定行为底线。比如参加应酬时提前想好“最多喝三杯”,或者给手机设置专注模式防止无意识刷屏。这些小措施就像在激流中打下木桩,给自己创造站稳的支点。

有位企业家朋友说过特别形象的比喻:“与其在泥塘里学游泳,不如去找干净的泳池。”这话点破了环境选择的智慧。当我们发现某个群体在不断拉低底线时,或许该考虑换个更适合成长的环境,而不是在浑浊中消耗自己的清澈。

最后想分享个观察:地铁里总有人跟着闯红灯的从众者,也总会有第一个停下脚步等绿灯的人。这些“停步者”的存在本身就在打破“滑泥扬波”的惯性。下次面对群体压力时,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做那个率先停步的人——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跟着你站成新的风景线呢?

"滑泥扬波"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