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jìng wú wéi
成语解释:道家语。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 君道》:“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清凈無為
英文翻译:discard all desires and worries from one 's mind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净:[jìng]1.清洁:净化。净水。净土。净心(a.清净的心;b.心里没有牵挂)。净院(佛寺。亦称“净宇”)。干净。洁净。窗明几净。2.使干净:净面。净手(大小便)。3.空,什么也没有:净尽。4.单纯,纯粹的:净利。净值。净价。净重(zhòng)。纯净。5.单,只,全:满地净是树叶。6.中国传统戏剧扮演男人的角色名:净角(亦称“花脸”、“黑头”)。[chēng]冷的样子。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清净无为”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某种高深的哲学概念,但放到生活中其实很接地气。比如有人问:“每天工作忙得焦头烂额,怎么才能让自己轻松点?”这时候就能用上这个词——“与其逼着自己24小时连轴转,不如试试清净无为的心态,该干活时专注,该休息时彻底放下手机”。你看,这不就是当代打工人的生存智慧?
有人可能会疑惑:“清净无为不就是躺平吗?”其实差别大了。躺平是消极放弃,而清净无为更像是“在台风天找个避风港观察天气”。举个例子:同事为了项目进度天天熬夜加班,结果反而错漏百出;而你选择每天留出半小时梳理优先级,关键时刻总能精准发力。这种“选择性不作为”反而成了高效秘诀。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家长总爱对孩子说:“别老管着孩子,让他们自己探索。”可实际操作时,看到孩子搭积木歪了就想伸手纠正。这时候就该想想“教育中的清净无为,就像园丁修剪树枝——只剪掉真正有害的,剩下的交给阳光雨露”。这种克制比盲目干预更需要智慧。
有人要问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清净无为不会吃亏吗?”其实古人早就给出答案。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正是放下功名执念后才突破思想瓶颈。这就像“登山时把背包里用不上的石头都丢掉”,看似少了些装备,反而能轻装登顶。现代人焦虑往往来自既要又要还要,适当做减法才是真聪明。
个人觉得,清净无为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教会我们区分“必须做”和“以为必须做”。就像收拾房间时,与其把所有东西码整齐,不如先扔掉三年没用的旧物。这种思维转换,用在处理人际关系、职业规划上都特别管用。毕竟,真正的自由不是什么都抓住,而是懂得何时松手。
下次遇到选择困难症发作,不妨试试这个思路:先停下“必须立刻解决”的执念,给自己泡杯茶的时间。往往就在这种暂时抽离的状态下,最优解会自己浮出水面。这大概就是道家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现代演绎吧。